呂貝克的地形很復雜,它的主體部分,位于特拉沃河的中間,四面環水。只有東南邊和北邊,有部分地區和外界連通。另外,西南邊也有一座橋和外界連通。
所以,呂貝克是一個環水的河中島城,防御效果非常好。因為,他四面有天然的護城河,給攻城部隊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之前勃薩聯軍的攻擊,就是從東南邊一個靠陸地的狹小地段展開的。
事實上,腓特烈三世在下令停止攻擊以后,并未真的坐等了,而是派兵抓來當地的百姓,強令他們用麻袋裝著泥沙填河,打算把呂貝克四周水道狹窄的地方給填平了。至于特拉沃河,腓特烈三世打算放開西邊的河道,把東邊狹窄的河道填平了,以有利于攻城。
而馬林,此刻卻是有些膽戰心驚。為啥因為,他看到了很大的危險若是換個華夏兵法大家過來,一看就能知道呂貝克是個適合水淹的城市啊
看到腓特烈三世派人挖土填河,馬林差點嚇尿了,以為對方看出來呂貝克的缺點了,準備攔腰筑壩了。只要水壩筑成,特拉沃河的河水倒灌呂貝克城的話,馬林也要跟著完蛋。
有那么一刻,馬林都做好被俘然后割讓大部分領土的準備了。大不了,咱去美洲立國發展去
可幾天后,他終于放心了對方原來只是想填平一些狹窄部分,以方便攻城。看起來,歐洲人還是不懂得水淹啊。哪像華夏,三家分晉的時候,就特么懂得水淹晉陽城了
反正,在馬林看來,呂貝克把城市修在河中央,簡直就是敗筆。也就中世紀歐洲人被洗腦洗傻了,換做一個華夏讀過兵法的人來,分分鐘給筑壩水淹了啊
為了安全起見,馬林讓紹爾等人二十四小時使用望遠鏡觀察敵情,一旦敵軍有筑壩的跡象,他就打算帶著2萬大軍出城拼命了。雖然沒什么把握贏,但靠著先進的戰術,至少不會敗。
萬幸,腓特烈三世終究不是華夏軍事家,最終沒有想到筑壩水淹的戰術,馬林也不用倉促出城決戰了。
而在雙方的等待中,馬林的船隊率先抵達了
這支由10艘250級武裝商船和10艘貨船組成的船隊,滿載著糧食和武器彈藥,抵達了呂貝克灣,并沿著特拉沃河,逆水而上15公里,抵達了呂貝克城外特拉沃河比較寬的西河道,也就是呂貝克城的西邊河道。
這里河道比較寬,在西北方向,就有一排的碼頭,貨運。船隊就在西北方向的碼頭區靠岸,并開始卸載糧食和物資。
勃薩聯軍一看這還得了于是,他們打算襲擊船隊。當然,因為船只在河中,他們就拖來了聯軍所有的60門火炮,開始炮擊這些船。
負責帶隊的基德船長一看這還得了于是,10艘250級武裝商船一字排開,隔河跟聯軍的炮兵對轟起來。
10艘250級武裝商船每一側有10門18磅重炮,火力非凡。100門重炮齊射,那威力不是一般大。
而勃薩聯軍的火炮,基本都是兩三磅級的輕型后裝青銅步兵炮,也就是弗朗機炮。這種跑射速雖然更高一籌,可威力差太多了。兩三磅的炮彈砸到250級武裝商船上,也就砸出一些木屑,和砸傷了幾個倒霉蛋,根本傷不到木船。
可反過來,250級武裝商船上18磅重的鐵球炮彈,砸到勃薩聯軍人群中,那可真是血雨腥風啊。鐵球滾過的地方,死傷成片,哀嚎連連。
100門18磅級的艦炮,面對60門兩三磅級的后裝步兵炮,完勝
在被基德的艦炮砸死砸傷了幾十名炮兵和更多的其他兵種的士兵后,腓特烈三世不得不下令炮兵部隊撤出戰斗范圍。然后,眼睜睜地看著補給艦隊給呂貝克城里補充了大量的糧食和各類軍用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