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板甲騎士的話,槍騎兵的沖擊力就不夠看了。而且,因為板甲騎士防護力太高,長矛很難捅破。更何況,板甲騎士本身沖擊力就強。互沖之后,槍騎兵的長矛難保不撒手。而若是撒了手,槍騎兵肯定就打不過騎士了
也因此,馬林才那么希望能去東方,找到東方的馬槊的制作方法,來彌補槍騎兵武器的弱點。馬槊因為可以靠彎曲施放能量,是可以重復使用的。不像槍騎兵的空心騎槍,一沖就容易斷,斷了就廢了,需要回去換騎槍。
而若是馬林的槍騎兵擁有不容易斷的馬槊,那就厲害了。對方的騎槍斷了要回去換武器,而馬林槍騎兵的馬槊沒斷,那么,完全可以尾隨追殺對方的騎士嘛
可是,馬林現在也沒有把握到了東方就能找到馬槊的制作工藝。而且,即使找到了,那些材料中,很多歐洲就沒有。另外就是,馬槊的成本非常高
在隋唐的時候,馬槊一般是將門世家才有。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馬槊。李世民麾下最強悍的玄甲軍的統領秦瓊和程咬金,就擅長使用馬槊。而且,他們有個共同的身份前朝官宦之后
至于玄甲軍另一位統領尉遲恭,雖然出身普通,但人家出身于鐵匠家族,早年打鐵。馬林認為,尉遲恭早年打鐵的時候,應該接觸過馬槊,可能就是專業打造兵器的鐵匠。否則,不會精通馬戰,并成為玄甲軍的重要將領。
只是,馬槊制作成本太高了。不但材料昂貴難尋,而且制作手藝要求很高,耗時也非常長。根據記載,一支馬槊,不但要耗費大量珍貴的材料,而且制作周期長達三年,且成品合格率低,成本非常驚人。強大如隋朝這樣的強大封建王朝,總共不過組建了5000使用馬槊的幽州鐵騎。其指揮官,就是羅藝。而羅藝,就靠著這5000具裝甲騎,穩穩地守住了北疆,阻礙了突厥騎兵的南下。在隋文帝時期,還主動出擊,把突厥騎兵打出了翔。而唐初的玄甲騎兵,實際也只有一兩千人的規模。
可見,馬槊的制作成本太高,制作周期也太長。以后的戰爭,肯定是大集團會戰,少量使用馬槊的精銳騎兵,也許作用很大,也許作用很小,很難說清楚。所以,馬林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當初定下的去大明尋找馬槊制作方法并組建使用馬槊的精銳騎兵部隊的正確性了
正當馬林陷入沉思的時候,他的身邊,頭號猛將,以典韋為模板的保鏢頭子卡恩,忽然跳起來大聲叫好。貌似,看到了某個騎兵精彩的表現
“好”卡恩在馬車上跳了起來,落下的時候,沉重的體重,把馬車車廂都往下壓了幾公分
但是,馬車的四個輪子的支撐軸上都是有彈簧的。所以,盡管車廂被卡恩的蹦跳壓下去幾公分,但很快又彈了回來
不過,這種震動,還是驚醒了馬林,讓馬林嚇了一跳
但很快,馬林的眼睛直放光
“我好想找到代替馬槊的新式騎槍的靈感了”
馬林有啥靈感了呢他從剛才車廂的形變和恢復中,想到了是否能夠在騎槍的槍桿上,安裝彈簧,在緩沖告訴沖撞時的反沖力
告訴奔馳的騎兵,沖擊力必然是驚人的。騎槍槍尖擊中目標的話,肯定帶來巨大的反沖力。
但是,若是在槍桿上安裝一個彈簧的話,就可以充分卸掉大部分反沖力,避免騎士的手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