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騎士的戰斗力是很強,畢竟,人家那是從小就開始練武的,一練十幾年。面對征召兵,一個打十個沒有問題。
可問題在于,現在已經從冷兵器時代過渡到熱兵器時代了。面對火槍,騎士悲催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職業騎士的成本太高了。
在雇傭兵序列中,一個步兵每天的薪水是3芬尼。而一個來自騎士家族的流浪騎士,每天的薪水高達2先令,相當于24個芬尼,是步兵的8倍。這還是最低級的流浪騎士,那些有封號的騎士,以及高級軍官,薪水更高。
而且,一個職業騎士戰死,那損失就太大了。十幾年的苦練,和大量資源的堆砌,一朝戰死,損失難以用金錢進行衡量。
所以,馬林一向不愿意組建大規模的板甲騎士部隊。除了成本問題外,還有就是有些損失不起。要知道,這些職業騎士來自貴族家族,一般都讀過書。不說有多聰明,但至少識字,比較適合當基層軍官。與其讓那些職業騎士當炮灰去沖鋒,還不如安排當步兵的軍官呢。
至于騎兵這一塊,馬林早就想好了他打算招募平民擔任騎兵主力
歐洲和東亞不同,東亞地區,除了北方草原外,東亞幾國,都是以農耕為主,而且主要是牛耕。雖然成本低,但問題是很難找到會騎馬的。
而歐洲古代不同,因為流行馬耕,歐洲很多農民都懂得養馬,也會騎馬。所以,在歐洲找會騎馬的農夫,比在華夏容易太多了。
只要會騎馬,然后勇敢點并服從指揮,馬林完全可以讓他們穿上胸甲,左手操控韁繩,右手夾著彈簧騎槍,以密集的墻式陣型,對敵陣發起沖擊。
和傳統的粗苯騎槍需要騎士擁有的從小練就的“麒麟臂”不同,彈簧騎槍對騎兵右臂力量要求不高,只要能抓緊了就可以。至于反沖力,則有彈簧卸掉大部分反沖力。因此,普通強壯點的平民,也可以握得住新式的彈簧騎槍。不像傳統的笨重騎槍,非練了“麒麟臂”的職業騎士操控不了。
而且,平民出身的騎兵,也是沒有膽量敢要那么高的薪水的。雖然薪水肯定會比步兵高,但絕對高不到職業騎士那種八倍以上的水準。
這樣一來,馬林就有條件組建大規模的騎兵了。上萬人規模的主力沖陣騎兵出來,試問歐洲誰人能擋呃也不對,好像16世紀的波蘭,能夠聚集起一兩萬翼騎兵這也使得,擁有了翼騎兵的波蘭,從15世紀時被莫斯科大公國吊打,到后來變成吊打俄國百年,直到俄國出了個彼得一世
波蘭人之所以能爆那么多翼騎兵,是因為波蘭是個封建貴族眾多的國家,騎士階層非常龐大。因此,擁有很多的騎士子弟來組成規模龐大的翼騎兵。
馬林的國家顯然沒有那么多騎士家族,也不需要那么多封疆裂土的騎士。由會騎馬的農夫組成的胸甲槍騎兵,雖然個人戰斗力遠不及翼騎兵,但因為擁有適合高速沖鋒的彈簧騎槍,以及更適合決戰的墻式沖鋒,未必不能和波蘭翼騎兵對沖。
而且,擁有了可以反復使用的彈簧騎槍,這些農夫騎兵,并不需要像波蘭槍騎兵那樣,熟悉馬刀的使用。因為,波蘭槍騎兵因為沒有彈簧作為緩沖器,騎槍經常脫手,所以需要精通馬刀的使用。而馬林麾下的農夫胸甲槍騎兵,因為彈簧騎槍不易脫手,也未必需要精通馬刀的使用了
更重要的是,這種由會騎馬的農夫組成的胸甲槍騎兵,即使戰死了,馬林也不怎么心疼。大不了,再去招募一批唄。不像翼騎兵,那可都是來自波蘭貴族家庭啊,從小練武的那種。死上一批,絕對心疼無比,而且是傷筋動骨,難以及時補充。
有時候,成本問題,能決定未來。英格蘭長弓兵比火槍手差嗎顯然不。但長弓手的培養成本,比騎士也便宜不到哪里去。而火槍手,隨便從農夫里抓一批過來訓練一番,就可以送往戰場當炮灰弓弩就是這樣被火槍給取代了的雙方培養成本完全沒法比啊
正當馬林在絞盡腦汁地謀劃未來騎兵的時候,遠在德意志西南的沃爾姆斯,一大群德意志貴族們,也在腓特烈三世的引導下,召開了針對馬林的帝國會議。
這是一場非正式的帝國會議,因為,會議缺少奧地利和親奧地利的士瓦本聯盟等貴族的殘余,也缺乏馬林的東弗里斯蘭和克里弗公國等親馬林的勢力。當然,也缺乏老大被俘的勃蘭登堡選帝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