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亞歷山大大公并不是完全把寶押在馬林身上的。所以,得到亞歷山大大公授意的外交大臣別列斯基,雖然帶著人來給馬林壯聲勢,卻依然對沃爾姆斯城里的德意志諸侯們和顏悅色,絲毫看不出是來幫這些人的對手馬林助拳的樣子。
若是百分百的力挺,別列斯基此時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拒絕沃爾姆斯城里的德意志諸侯們的招待,然后帶著大軍直接去城外村莊和馬林匯合。
但是,別列斯基并沒有這么做,而是先接受了城里的諸侯們的招待,第二天才帶著人去和馬林匯合。
對于別列斯基的這個舉動,馬林自然是有些不滿的。但是,他也很清楚亞歷山大大公優柔寡斷和怕事的性格。對方能做到這個份上,也算不錯的了。
別列斯基帶著九千多人馬過來,雖然沒有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站到自己這一邊來,但他畢竟是來提親的。提親是什么意思自然是政治聯姻啊而聯姻,就相當于結盟了。從此以后,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等于就是東弗里斯蘭的盟國了。
有波蘭和立陶宛這兩個大國站在自己這一邊,那些個諸侯,在和自己互懟的時候,也會掂量掂量。畢竟,波蘭和立陶宛,也是能拉出好幾萬精銳軍隊的,實力非常強大。
諸侯們唯一能威脅馬林的,也就是組建聯軍討伐了。但如果宗教諸侯們不參與,德意志世俗諸侯們撐死了也不過能組織起十幾萬大軍。其中,還有很多是沒啥戰斗力的征召兵。
若是和馬林的三四萬大軍互懟,也許有一點勝算。但是,若是波蘭和立陶宛跟馬林結盟的話,那就不同了
馬林的軍隊戰斗力畢竟很強,聯軍想要獲勝,就必須把所有軍隊集中起來對付馬林的軍隊。可是,若是此時波蘭和立陶宛組織幾萬精銳從后方襲擊聯軍,聯軍很容易潰敗
不過,讓諸侯們稍微心安的是,別列斯基的舉動,似乎表明,波蘭和立陶宛并非是馬林的最堅定的支持者,沒有一上來就堅定無比地站在馬林這一邊。
而且,讓馬林有些吐血的是,別列斯基和他帶的軍隊,并沒有長期停留在沃爾姆斯。在公開、高調地和馬林定下婚約后,別列斯基竟然帶著九千多人馬離開了沃爾姆斯,回國了
馬林郁悶得想吐血,而沃爾姆斯城里的諸侯們,則彈冠相慶,好像取得了什么不得了的勝利一樣。
馬林一個人的實力,固然強大,但還不能完全嚇住德意志的諸侯們。畢竟,大家聯合起來,也不懼馬林。
可是,若是加上波蘭和立陶宛兩個歐洲大國,大家就沒什么底氣了。而且,別列斯基率領的近萬人馬和馬林的一萬大軍合兵一處的話,實力極為強大,也給城里的諸侯們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可如今,別列斯基帶著九千多兵馬離開了,諸侯們的壓力一下子減少了一半,自然開心無比。與之相對的,就是馬林的郁悶了。
但這也難怪,因為,立陶宛大公亞歷山大的打算,本來就和馬林不一樣
馬林是打算用武力威懾諸侯,逼迫他們同意自己的方案,好讓自己成功成為挪威國王,并從薩克森選侯國和勃蘭登堡選侯國割走大片的土地。
而亞歷山大大公的打算,則是通過展示強大的武力,以及公開和馬林聯姻,使得那些德意志諸侯們投鼠忌器,不敢輕易組建聯軍討伐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