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被腓特烈三世這種反差極大的表現直接給弄糊涂了,一時愣在那里,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說實話,他的確很想拔出劍來,在腓特烈三世身上狠狠地捅上幾個窟窿,以泄他心頭之憤。但是,那是不可能的
歐洲貴族圈的潛規則,就是除非有殺父之仇這樣的血海深仇,否則,若是抓住對方,是不允許傷害對方性命的。而被俘的貴族,也有權利拿錢贖回自己。
要知道,那可是戰俘,被自己抓住的。而腓特烈三世并不是馬林的戰俘,現在的場合也是談判現場。不管在古代東方,還是古代西方,都沒有拔劍殺掉談判對手的道理。除非,那個人是個瘋子,或者是早先潛伏進來的刺客
因此,腓特烈三世是斷定馬林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談判現場殺掉自己,才敢做出這個決定和姿態的。
而且,這個做法,效果奇好。馬林一下子懵了,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而其他諸侯,則想法就多了
很多諸侯,尤其是世俗諸侯,都是感慨萬千。在他們的記憶中,腓特烈三世是一個自信滿滿、充滿人格魅力的大貴族。
他們從沒有想過,曾經不可一世的腓特烈三世,會淪落到向一個貴族圈的暴發戶低聲下氣地苦苦哀求的地步。甚至,想要獻出自己的生命,來保住家族留下的土地
于是,他們被深深地打動了
作為一名歐洲貴族,維護家族的利益和榮耀,是他們從小就被灌輸的道理。腓特烈三世雖然因為戰爭的慘敗,給家族榮譽蒙羞。但是,其勇敢地承擔責任,并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來平息敵人的怒火,以保住家族領地的做法,還是深得在場的貴族的贊賞的。
而且,不出意外地,在這一幕悲情戲中,馬林妥妥地成了那個迫害好人的大反派
本來,諸侯們就對馬林在談判中表現出來的囂張氣焰非常不滿,甚至是感到憤怒。如今,腓特烈三世又加入了這一段悲情戲,更加入木三分地把馬林刻畫成了一個超級大反派。于是,諸侯們的憤怒更加大了
很多人用憤怒的眼神盯著馬林,若是眼神可以殺死人,馬林早就被諸侯們的眼神殺死一百遍了
身在漩渦中心的馬林此時并沒有看見諸侯們憤怒的目光包括很多宗教諸侯,他還在思考著腓特烈三世反常舉動的用意呢
可一直在旁觀的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卻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諸侯們憤怒的眼神除了大部分世俗諸侯外,很多宗教諸侯也用憤怒的眼神看著馬林
尤利烏斯二世心里頓時“咯噔”了一下,暗叫不好
要知道,犯眾怒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馬林犯得這個眾怒更可怕。因為,這個“眾”,不是普通群眾的“眾”,而是德意志實權的諸侯們的眾怒。
普通人的眾怒尚且能引發暴亂,更何況這些擁有實際權力和強大軍隊的諸侯們
這一次,身為教皇的自己親臨坐鎮,也許大部分諸侯能被壓制下去。但下次呢憤怒被壓抑了,下一次爆發時,卻會更加得猛烈
也許,自己走后,下一次,找到合適的由頭后,諸侯們會重新討論組建聯軍討伐馬林并付諸實施。甚至,到時候,很多宗教諸侯也因為憤怒,而選擇派兵參加聯軍。最多,自己不出面,暗中派人派兵參加。反正,這年頭都是雇傭兵。宗教諸侯們只要暗中出錢雇傭,自己不出面,即便是教廷,也不好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制裁他們
想到這里,尤利烏斯二世頓時滿頭冷汗。為了緩和這種緊張氣氛,同時也害怕馬林火上澆油,尤利烏斯二世直接以自己身體不適為由,請求暫停談判。反正,也快到中午了,不妨下午繼續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