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哥倫布去大明,其實沒啥難度。只有兩個風險一個是馬六甲海峽的海盜;另一個則是南海上的臺風。
海盜問題好解決,馬林給三艘船上配備了兩百名火槍手和一百炮手。而且,使用的都是不用火繩的發條打火槍。武功再好,一槍撂倒。即使遇到兇殘的海盜,兩百火槍手出馬,加上百名炮手操控火炮轟擊,不信整不過那些海盜。畢竟,現在可沒有陳祖義和鄭芝龍那樣的海盜王。普通海盜,三條船足夠擺平他們了。
倒是臺風,這玩意很恐怖,非人力所能抵抗。要是遇到,只能gg好在哥倫布的船隊是沿著陸地海岸行走的。只要不在大海中央遇到臺風,大不了靠岸躲避唄
這次哥倫布去大明,雖然是為了開拓貿易路線,但一開始肯定不能這樣說。所以,馬林用中文,寫了一封國書,準備交給大明皇帝
當然,這不是西班牙國王寫的那種平等的問候性質的國書,而是類似“拜老大”的那種國書。說白了,就是自請成為大明的藩屬。
只不過,馬林的打算是不是讓北海大公國成為大明的藩屬國,而是打算占據臺灣島,在臺灣島上建立一個小政權,然后再向大明請求歸附。
這樣,就不是北海大公國投靠大明了,而是臺灣島上那個空殼子的小國投靠大明。
反正,現在臺灣島上生活的,都是一些番民土著,馬林隨便占據一塊地方,就可以建個小國了。比如臺灣島上有個大肚王國,土地面積不大,但人家就是個小國家。
明朝不是傻子,想要歸附,朝廷是要派使者來查看具體情況的。這是因為,歷史上宋朝曾經發生過阿拉伯商人冒充使者朝貢的案例。當時,一名阿拉伯商人冒充塞爾柱使節前來朝貢,騙取了豐厚的賞賜。但是,真正的阿拉伯商人卻告訴宋朝朝廷塞爾柱帝國已經滅亡了然后,就很尷尬了
所以,明朝對朝貢資格甄別很嚴,就是防止遇到這種尷尬的事情。但偏偏后來發生了日本南北朝的使節一起來朝貢的尷尬事,還鬧出了人命。
明朝對待藩屬的甄別很嚴,先要確定其國是否真的存在。確定后,還會發堪合,嚴格規定朝貢的時間和地點。朝貢的時候,還需要核對堪合證明,不然,不許朝貢。
馬林的打算,是在臺灣島后世的基隆港那邊,占據當地,修建城堡。然后,請明朝官員過去核實。然后,再請求“內附”大明。
所以,哥倫布第一次去大明,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找到臺灣島的基隆港。確定基隆港外面那個社寮島的位置。然后,學西班牙人在島上先建一個小城堡。接著,以此為根基,逐步蠶食基隆地區,并在基隆港修建一個小城市和港口。
為什么要在基隆建立基地因為,基隆附近有金瓜石金礦。馬林不但要在臺灣島獲得一個穩定的補給基地,還打算派人開采這個儲量幾百噸的富金礦。這樣,建設基隆城的成本,就全部收回來了,還有大賺。
當然,大明帝國也是要接觸一下的。比如,去廣一州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獲得朝貢資格,并遞交請求歸附的國書。
只是,馬林對此并不抱希望。以明朝謹慎的性格,恐怕會拒絕哥倫布。因為,明朝人是無法確定北海大公國的存在的。畢竟,明朝一般采用直接派人核實或向其他藩屬打聽的方式來確定。
但是,歐洲其他國家還沒來過大明,也不大可能愿意成為明朝藩屬。而明朝現有的藩屬,都是東南亞這一片的,肯定不認識歐洲的國家啊。所以,沒人可以為哥倫布作證其真偽。
因此,馬林并不看好哥倫布和明朝那幫腐儒的初次接觸。
但馬林也不指望哥倫布一次成功,不過,在臺灣島尋找一個立足點,卻是必須做到的。至于為什么選擇基隆港外的那個小島社寮島現在叫和平島,原因和西班牙人一樣當地人太兇猛,貿然登陸,可能會像麥哲倫一樣被當地土著殺死
所以,在港口外的小島上先建立一個立足點。而后,再派軍隊過來,再圖登岸打敗那些土著
哥倫布的任務,就是先找到臺灣島,然后,按照馬林給的大概地圖,找到臺島北部的基隆,以及基隆邊上的和平島,并記錄下詳細的經緯度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