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就去做,馬林立即找來工匠,先鑄造出分為兩半的鐵碗,專門用來澆筑水泥球炮彈。不過,鐵碗的加工貌似有些困難,畢竟,那是鐵的東西,模具制造麻煩。
后來,一個工匠干脆提出不如使用木碗木碗同樣可以給水泥定型,而且,加工木碗很容易,木匠可以隨時進行微調。不像鐵碗,要是鑄造失敗了,修改非常困難。而木碗,木匠使用斧鑿敲敲打打一會兒,就能調整好。實在不行,就換一個木碗唄,木頭又不值錢
經過幾天的奮戰,一種是用兩個半球形的木碗合在一起固定水泥澆筑的炮彈的方法,就這樣問世了
只要有水泥,澆筑水泥球炮彈不要太簡單哦直接往碗里倒水泥,兩個半球用力合在一起,擠出多余的水泥。然后等上一兩個小時,碗里的水泥差不多不容易散架了,再撤掉兩半木碗,使得水泥球暴露在陽光下或者曬干或者風干一個水泥球炮彈就完成了
水泥球干硬后,經過測試,和石頭炮彈區別不是特別大。反正,用來打人是妥妥地足夠了。畢竟,人的身體和水泥球硬碰硬,肯定是人體吃虧。水泥球就算砸壞了也沒啥,畢竟,水泥又不值錢,沒了大不了再去弄幾個新的。就算砸出了豁口也沒啥,弄點水泥糊上缺口部分,風干了一樣能繼續當炮彈用。可人不同,被水泥球炮彈砸中,非死即殘,穿板甲都沒用。那種動能,就算砸不穿板甲,也能震斷你的骨頭,讓你碎骨而亡。
馬林把手下們召集過來,向他們展示了這種造價低廉的水泥球炮彈。身為財政大臣的科勒,一眼就相中了這種成本低廉的炮彈。水泥成本有多低,身為馬林的心腹,科勒是很清楚的。至少,比鐵球低多了。因為,制造鐵球,需要從盧森堡進口赤鐵礦,然后,通過鋼鐵廠的設備和工匠們,冶煉成鐵水。最后再通過翻砂鑄造的工匠,一個個地澆鑄。一連串的成本下來,比水泥炮彈高多了。
而水泥球炮彈呢隨便找個建筑工人,攪拌下水泥,然后拿出模具木碗,不需要什么工匠手藝,普通的建筑工人都能生產這種炮彈,簡單無比。
雖然馬林說過,炮轟城墻和海上炮戰,還是需要用鐵球。但是,讓步兵炮改用水泥球炮彈,絕對能節約一大筆開支。對于財政大臣科勒而言,沒有什么比省錢更重要的了。
至于水泥球炮彈磕磕碰碰容易殘缺的問題,就像馬林之前謀劃的那樣帶幾個建筑工人隨軍,再帶一點水泥黃沙。回收的水泥球炮彈若是有缺口,攪拌一些水泥抹到炮彈的缺口上去,曬一曬,吹一吹,一個新的步兵炮彈又出爐了
馬林為自己的這種原創發明得意不已,貌似歷史上還沒有過水泥炮彈
不過,這也難怪。因為,水泥出現的時候19世紀,實心彈炮彈已經被淘汰了,已經是開花彈的天下了。所以,自然沒有人想過用水泥去澆筑炮彈。畢竟,水泥最多做成像石球炮彈那樣的實心彈,不能做成開花彈。
所以,馬林搞的水泥球炮彈,還真特么是原創。而且,因為別國沒有水泥,想要山寨,也得先掌握水泥技術先啊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