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亨利檄文的威力是巨大的,這篇檄文發布后,英格蘭國內震動了。很多人在亨利七世的高壓統治下,差不多都忘記了一些事。
比如檄文開頭的部分,就指出亨利四世當初在承認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弟弟約翰博福特的身份合法的時候,就同時宣布,約翰博福特和他的后代沒有繼承王位資格。
約翰博福特原本是岡特的約翰和情婦凱瑟琳斯溫福的私生子,但后來岡特的約翰正式娶了凱瑟琳斯溫福。可約翰博福特并非實在婚后生下的,而是當初的私生子。所以,后來岡特的約翰的長子亨利四世在成為英國國王后,通過關系,讓羅馬教廷和國會都承認了約翰博福特的婚生子身份,但這其實并不合理。所以,亨利四世同時宣布約翰博福特和他的后人不列入王位繼承序列,其本人也毫無意見。畢竟,約翰博福特本來就是私生子。
也就是說,蘭開斯特公爵這一脈,從約翰博福特開始,就沒有繼承王位的資格。而亨利七世,則是以蘭開斯特家族的首領的名義,奪取王位的。但是,他這一脈從來都沒有王位繼承權。所以,不管理查三世是否弒君,亨利七世都不應該有繼承王位的資格。
但這一點,亨利七世登位后,故意忽略了,也禁止任何人議論這個問題。亨利七世可不是什么善茬,愛德華這個競爭對手就被他關了十幾年,還差點殺掉。要不是馬林穿越后胡亂插手,愛德華早就成了死鬼了。
所以,在亨利七世的高壓統治下,很多年沒人質疑過亨利七世的王位的合法性了。而且,亨利七世很聰明,他娶了愛德華四世的長女伊麗莎白公主。這樣,即使他那一脈沒有繼承權,也沒啥了。
可是,這一切的基本條件是理查三世的確弒君了,以及約克家族的愛德華被控制住了
事實上,大多數英格蘭人都知道理查三世殺死了自己的侄子。可問題是,理查三世做的太隱蔽,居然沒人能找到愛德華五世的尸骨。這樣一來,問題就非常麻煩了。你說理查三世弒君證據呢審判罪犯也需要證據或者讓罪犯認罪啊
可是,亨利七世既沒有找到理查三世弒君的證據,也沒有讓理查三世親口承認弒君廢話,理查三世都被殺了,如何認罪
所以,亨利七世沒法證明理查三世是弒君者。如此,他自己反倒是成了弒君嫌疑人
要是沒有外力的干預,別人就算質疑,也沒啥。可現在,外國干預了,這個問題就變得重要了
討亨利檄文不但指出了亨利七世本身毫無繼承王位的資格,還從法律上強調了,亨利七世在找不到證據的情況下,自己才是弒君的嫌疑人。本身絕無繼承權,加上有弒君的嫌疑。而若是從約克家族這里找法理上的支持,可曾經的王儲愛德華還在怎么看,亨利七世都沒有當國王的資格啊
所以,檄文一出,亨利七世極為被動。而且,他完全無法反駁。因為,愛德華檄文上說的,全部都是無法反駁的鐵一般的事實。想要反駁,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找到愛德華五世和約克公爵理查的尸骨,證明理查三世弒君的事實可是,他找不到啊
亨利七世情緒極為不穩,在王宮里打爛了很多珍貴的物件。最遭殃的,就是從東方流傳過來的珍貴瓷器了誰讓瓷器不經摔呢,不然后世也沒有碰瓷這一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