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不怪亨利七世和托馬斯斯坦利害怕,因為,2萬大軍幾乎是英格蘭王國的全部家底了。掌控了這支軍隊,等于就是掌握了英格蘭王國的生死。
若是理查德波爾有任何一絲反叛的念頭,亨利七世和托馬斯斯坦利等人,都會死無葬身之地,而且是全家死無葬身之地。
秦始皇在把全國總共60萬大軍交給王翦去滅楚國的時候,就擔心無比,臉色陰沉,內心害怕因為,他把家底全交給王翦了
王翦是聰明人,知道嬴政的擔心,于是不要臉地請求嬴政多賜給他肥沃的土地和莊園,一副“老子只要錢”的姿態,才最終打消了始皇的疑慮。而王翦之前另一個秦國戰神白起,則因為不注意秦王的感受,被猜忌,最終難逃一死
所以,對于一個君主而言,當他把全部軍隊都交給你的時候,你的榮耀和危險是并存的。因為,君主會時刻擔心你用手里的大軍推翻他
正是因為如此,馬林才在每一次大戰的時候,都親自領兵出征。除了他自己的才能的確比手下強之外,也是擔心大軍全部掌握在手下將領手里,給他自己帶來危險。
所以,發生了愛德華的信件的事件后,無論亨利七世相信不相信理查德波爾,內心都會留下巨大的陰影。除非肯把所有身家性命都托付給理查德波爾,否則,一般君主都會選擇換帥。這無關對錯,而是人性使然,沒有解決的辦法
最終,理查德波爾這個亨利七世的親信,被撤銷了2萬英軍統帥的職務,然后被亨利七世安排去負責和法國人談判的事宜去了。法國人這次不僅給英格蘭送來了大量的糧食輜重,以及火炮等物資,還有七千戰俘,以及一萬多民夫被俘。所以,雙方之間,有的扯的。理查德波爾被亨利七世任命為臨時外交大臣,全權負責和法國的談判。當然,為了安撫理查德波爾,亨利七世賞賜了很多錢財給他
至于2萬英軍的新統帥,亨利七世和大臣們商議了很久,最終確定讓諾森伯蘭伯爵亨利珀西小亨利代替理查德波爾成為英軍新統帥。
原本,亨利七世也考慮過牛津伯爵約翰德維勒和諾福克公爵霍華德的兒子托馬斯霍華德的。但是,牛津伯爵約翰德維勒此人反復無常,亨利七世雖然感謝他當初支持自己當上國王。可是,此人背叛過理查三世,天知道會不會被愛德華收買。而諾福克公爵的兒子托馬斯霍華德喜歡海戰,對陸戰不是很精通。因此,亨利七世只能選諾森伯蘭伯爵亨利珀西年僅27歲的第五代諾森伯蘭伯爵為主帥。
亨利珀西的求戰愿望也很強烈,因為,他的封地在英格蘭最北邊的諾森伯蘭郡,但自從前年蘇格蘭軍隊洗劫了北方幾郡后,他兩年沒能從封地收到賦稅了,嚴重影響到了他在倫敦的奢華生活。只有打敗愛德華,并收復北方幾郡,他才能夠重新從諾森伯蘭郡的大片封地上再度獲得租稅,維持其體面的貴族生活。
當然,其能力也還算湊合。雖然不如理查德波爾,但性格還算穩重,不算很突出,但也沒太大的缺點。這樣的人,統帥2萬英軍,去收拾愛德華的一萬人馬,應該沒太大問題
而且,亨利七世認為,法國人在慘敗后,得知消息的愛德華麾下的法軍將士肯定士氣受到嚴重打擊。因為,法國入侵英格蘭的計劃破產了而愛德華又主要依賴法軍將士,如此一來,士氣旺盛的2萬英格蘭將士,沒有理由會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