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國書是馬林親筆所寫,也讓馬林很是發愁了一段時間。首先,馬林寫這封國書需要更改之前的很多習慣。
比如,不管是后世,還是現在的歐洲,書寫格式都是從左到右,自上而下。而大明朝,則是從上到下,再從右到左。
所以,馬林為了適應這種格式,就浪費了很多紙張。最后,為了讓自己的字到位,馬林干脆打了格子,好規范住自己的漢字。
另外,華夏古人不習慣看細小的硬筆字。所以,馬林特地去做了一支毛筆來寫這封信。可憐馬林毛筆字的水平很爛,還停留在小學生“寫大字”的水平。其毛筆字,勉強算是四四方方,估計和大明的儒童一個水準。
還有就是,很多字,馬林都不記得繁體字寫法。故而,能記住繁體字寫法的,馬林就用繁體字。記不住的,直接用簡體字代替。反正,明朝也不是沒有簡體字。不過,在明朝,簡體字被稱為“俗體字”,文人是不屑使用的,一般賬房先生等用得倒是挺多的。不過,不登大雅之堂。
但不管怎么說,馬林現在的身份,是一名“番邦”國主,不懂漢字才是應該的。能寫一些俗體字,已經算是驚喜了。這要是上綱上線的話,也能證明“大明禮教,威服四海,連番邦君主都會寫漢字了呢”反正,足夠拿來吹一波的
國書沒有密封,而丁海山作為廣州市舶司提舉,專門負責朝貢事宜。雖然只是個從五品的小官,但是,市舶司提舉是負責朝貢的“有關部門”。所以,提舉也是有資格預覽國書的。
打開貢書,丁海山吃驚地發現,貢書共分為兩份,一份是洋文寫的,另一份,則是漢字寫的只見漢字版本的貢書上寫道
“泰西之地北海大公國大公爵馬林馮霍夫曼,恭請天下最強盛、富庶之大明帝國皇帝陛下圣安”
開頭一句馬匹,拍得相當響亮。一開始就點出大明是“天下最強盛、富庶”的國家,讓身為大明官員的丁海山看起來非常舒爽。
“吾還沒獲得朝貢資格,不好自稱臣,但也非平民,也不能自稱草民。所以,用吾自稱雖居于大明以西兩萬里外的泰西之地,國小民寡,但也久聞極東之地有一個叫大明的強盛帝國。那里國家強盛,人民富裕,君主英明,大臣賢良以下省略一千字”
“故臣早就有意派人前往大明朝拜天子,但奈何北海大公國和大明之間的兩萬里陸路,被兇悍野蠻的韃靼人和突厥人土耳其阻隔。兩萬里陸路上,不禁黃沙漫天,還有數十萬兇殘的韃靼騎兵和突厥騎兵故而,朝拜大明天子,沐浴圣恩的愿望一直未能實現”
“好在吾之麾下,有航海能人,想出了從海上繞道前往大明的想法。為此,經過歷時數十年之功,在被大海吞沒數十艘艦船后,敝國船只,才艱難地尋找到了一條從海上通往大明的航路走此航路,總行程竟然長達5萬里經過計算,繞到好望角的話,再走馬六甲海峽,倫敦到廣州的確需要25854公里,大約517萬華里,開通蘇伊士運河后,也有18萬公里但好在,總算是找到了仰慕已久的天朝大明”
讀到這里,丁海山咂舌不已,忍不住問道
“貴國到大明真有5萬里遠”
孔泰和斯康達紛紛點頭,道
“確實如此,我們的船,在海上行駛了近一年,才抵達廣州的。一路上,可謂千難萬險”
說完,孔泰還打開一副地圖給丁海山看。地圖上面,畫出了歐洲和非洲大陸的輪廓圖,以及他們的航線
丁海山繼續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