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陳金也是個不拖泥帶水的人,在給孔泰了采購的方便之后,直接匆匆讓人把這些槍炮送到廣西平亂前線去了。而且,這些槍炮,都被編入了直屬總督的總督親兵營里。
在這支13萬人組成的大軍里,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打醬油的。真正有戰斗力的,其實只有兩廣總兵官、伏羌伯毛銳手下的親兵營,以及毛銳幫陳金挑選出來的總督親兵營。而且,最強的是毛銳的親兵營,其次才是陳金的總督親兵營。
這里不得不提一下明朝的軍制,明朝主要實行衛所制度。一般總兵官掌管一省或兩省的所有衛所軍隊,而作為武官的總兵官,是要受到文官總督節制的。
平時不打仗的時候,總兵一般不怎么管那些衛所兵馬,最多對上面發下來的軍餉過一道手,或者管一管總兵官所在駐地的軍營。
而在明軍衛所里,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吃空餉
按照明朝軍制,一般一個衛所統兵五千六百人。但到了中后期,一個衛所一般只有一半人馬,甚至不到。嘉靖年間,倭寇之所以能夠橫行東南,和東南衛所的士兵嚴重不足有很大的關系。而且,東南承平已久,那邊的衛所兵不怎么訓練,光忙著幫衛指揮使等大佬種地去了,成了農夫
廣西這邊倒是沒有東南那邊嚴重,畢竟,這里經常出現瑤民起義、苗民起義和僮民起義啥的。雖然有的起義規模不是很大,但這里始終不平靜。所以,兩廣的衛所吃空餉的情況比東南那邊要好點。一般一個衛,實兵人數是超過一半的。
但打仗的時候,衛所兵馬人數不足,那些平時撈足了好處的衛指揮使們,就會抓些佃戶去充門面。因此,陳金和毛銳率領的13萬大軍看著很有氣勢,其中有一半戰兵就算不錯了。
而且,就算有一半的戰兵,這里也有很多老弱。最后,實際能戰的,最多三四萬人。所以,鎮壓少民起義,這邊嚴重依賴狼兵幫忙。
可狼兵主要來自僮族,可這次起義的主力偏偏就是僮族。所以,這次陳金能得到狼兵的幫助有限。很多土司,雖然派兵來助陣,可多半也是走過場的。只有少部分窮土司,貪圖朝廷的賞賜,才比較賣力點。
所以,這次明軍作戰,主要還得靠自身。
而軍中戰斗力最強的兩個營總兵親兵營和總督親兵營,其實都是兩廣總兵官毛銳親自挑選出來的。
身為總兵官,毛銳自然知曉手下衛所里的貓膩。因此,在大軍聚集在梧州的時候,毛銳就特地在13萬大軍中,挑選出了三千精銳,分為兩個營,一個作為自己的親兵營,另一個主要負責護衛兩廣總督陳金。畢竟,此次作戰,若是身為上司的兩廣總督陳金出事,就算打贏了,毛銳也吃不了兜著走。更何況,這13萬大軍的最高指揮官,實際上是陳金,而不是毛銳這個武官。所以,把最精銳的戰兵調集到總督親兵營,顯然是必須的。
當然,毛銳肯定把最強的一營兵馬放在了自己身邊。他的親兵營,戰斗力是最強的。陳金的親兵營,雖然也不錯,但卻不如總兵親兵營的戰斗力強。總督親兵營實際上最大的任務,就是保護總督大人的安全。至于毛銳的總兵親兵營,則有很大的可能上陣沖鋒陷陣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