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地區本就是殖民地,馬林又不想在那里搞大開發,何必在意那邊內河航運被影響的問題說句不好聽的,那邊壓根就沒有內河航運。或許有,但也只是印第安土著的獨木舟而已。即使遇到攔河的浮橋,抬著獨木舟繞過去就是
自己也是魔怔了,把巴拿馬地區當成本土來考慮了。事實上,巴拿馬地區唯一對馬林有用處的,就是這里的中轉功能。其他的,馬林都可以不用考慮的
恍然大悟后,馬林發現這24座小橋和3座大橋,貌似都可以用浮橋來代替
馬林先是打算派造船工匠去巴拿馬,利用當地砍伐的木材多制造一些內河船只,然后橫著排在河面上,做成浮橋。
但是,造船也要好久的,還很廢材料馬林需要盡快實現巴拿馬地峽水泥路通車,才不想慢慢等
思來想去后,馬林忽然發現那些熱帶雨林砍伐下來的原木,貌似直接可以扎成超級大的木筏,橫在河面上啊
原木本就是浮水的,越是大號的原木,浮水能力越強。把一堆砍伐下來的幾十米長的原木集中起來扎好,橫在河面上,很容易就能形成一座浮橋。而且,承重能力很強。至少,過馬車不成問題。
即使是大河其實巴拿馬地區的大河也不算多大,只要弄到足夠多的原木,扎成或釘成一派,也可以橫跨大河的。
那么多幾十米長且很厚的原木排在一起做成的浮橋,走馬車也是不成問題的
而且,高拉德帶著幾千黑人剛剛用砍樹的方式生生地從熱帶雨林里砍出一條80千米長的道路來,半路上到處都是被砍倒的特大原木。只要動用大量人力,把這些沿路的原木推下河,并扎成超大型木筏,橫在河面上,就可以做成可以跑馬車的大號浮橋了。
因為原木來源極度豐富,這么弄浮橋,基本花費不了太多時間。即使有27座橋,也不是很麻煩
當然,這種超大號木筏做成的浮橋,壽命不會太長。但馬林需要的是快速投入應用,速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長遠點的,馬林會在浮橋邊上修建正兒八經的水泥橋,日后取代這種原木扎成的浮橋。不過,因為有原木木筏做成的浮橋盯著,水泥橋或石橋的建造,就沒那么緊張了,先用著原木木筏浮橋就行以后有精力和財力了,再把正規的橋造出來,取代這種臨時性的浮橋
只是,那24條小河上的浮橋比較容易被水泥或石橋取代,但那3條大河上的橋就難以取代了。畢竟,河太寬,水量也大,以現在的技術,很難建造跨河大橋。
不過,好在巴拿馬地區原木資源非常豐富,可以到處隨便砍。大不了,敲壞了就再砍幾棵樹去修補那三座原木浮橋唄
想到這里,馬林立即加寫了一份命令文書,派人送往巴拿馬
“可使用砍伐下來的巨型原木,扎成或釘成巨型木筏,橫跨河兩岸,做成橋梁,保證馬車的暢通無阻”
反正,馬林的意思很明確先用巨型木筏做成的浮橋,連通這條道路先。只要這條路通了,不管是運送太平洋航線從大明運來的貴重貨物也好,還是運送秘魯的白銀和智利的硝石,就都可以開動起來了。有了利潤的入賬,到時候再抽出資金正兒八經地修橋,也就簡單了。反正,有了浮橋后,正規的橋梁也不用急著修
哪怕是再破的浮橋,也是能夠頂好幾年的。淡水河里又沒有海蛆蛀蝕,浮橋維持個幾年十幾年不在話下。而在浮橋壽命到期之前,把沿線的24座小橋全部換成正規橋梁,估計還是可以辦到的。至于那三條大河上的橋梁,只能再說了。以這個年代的工程技術水平,天知道啥時候能修一條橫跨大河的正規橋梁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