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馬林在現場,看到戰斗打成這樣,肯定會氣得踹施瓦茨幾腳。為何因為馬林絕不會傻不拉唧地讓手下的火槍兵和對手互射。
50步375米的距離,火槍手的命中率是非常高的。互射的話,雙方死傷都會很慘重。所以,在如此近的距離上,最好的選擇就是發起沖鋒
后來的龍蝦兵就是這么干的,英國佬發現,在30米內,滑膛槍的命中率也可以變得很高了。但是,若是雙方停下來互射,那就比較蠢了。因為,30米的距離,一口氣就能沖上前了。
到了那個時候,最好的武器不再是火槍,而是刺刀。一旦沖到對方跟前,刺刀絕對比火槍更有效。畢竟,前裝槍裝彈速度特慢,一般要30秒才能裝填一發子彈。而使用刺刀的話,30秒可以捅死好幾個敵人了
當然,馬林還沒有搞出刺刀,自然沒有龍蝦兵那種“30米齊射后集體刺刀沖鋒”的戰術。倒不是說他不愿意使用先進的戰術,而是,刺刀在這個年代并不好使
軍事上是有“兵種相克”的理論的,安了刺刀的火槍,固然和對面火槍手拼殺時很占便宜。但是,那是后來長矛兵被火槍淘汰后才出現的情況。
但在這個時代,火槍兵還是占少數。占大多數的,是長矛兵。你用刺刀和長矛手互捅試試你的步槍安了刺刀,也才16米多三八式步槍,而這個年代歐洲的長矛動輒長4米以上,瑞士長矛是五六米長16米的刺刀和6米的瑞士長矛對捅所以,馬林壓根沒想過給火槍上刺刀,因為沒有必要
因此,在這個情況下,馬林會做出龍蝦兵“齊射后刺刀沖鋒”的調整版齊射后讓左右兩翼的長矛兵發起沖鋒長矛手從左右兩翼沖出來,填補中間火槍兵原先的位置,并繼續向前突擊,用長矛捅殺敵軍的火槍手。至于本方的火槍手,現在后面休息一會兒唄。同時,裝好彈藥,爬上獨輪車或板凳,登高觀察附近敵軍哪個二貨最兇悍。然后,近距離給他一槍
像施瓦茨選擇的這種在50步距離上和敵人互射,是最傻的,傷亡也是最高的。在這個距離上,雙方火槍手的命中率都很高,幾輪齊射下來,造成的傷亡數字是很高的
果不其然,幾輪射擊后,北海國損失了八百多人。而對面的格德司軍隊損失更大,傷亡人數估計突破1500了
格德司軍隊統帥博尼茨元帥頓時坐不住了,眼看對射沒有占到便宜,他開始意識到再對射下去,不但格德司公國的火槍兵會死傷殆盡,長矛兵也會受到巨大的傷亡。而且,他觀察后得出結論對面火槍手似乎更多,對射格德司軍隊不占便宜因此,他咬咬牙,下令道
“停止射擊,全軍沖鋒”
雖然很疑惑對面怎么有那么多火槍手,但博尼茨元帥堅持認為對面的軍隊是戰斗力不強的克里弗軍隊和其他國家軍隊組成的雜牌軍。只要瑞士化的格德司長矛手沖上前去和對手互捅,那么,勝利最后肯定屬于瑞士化的格德司軍隊,盡管對手人數似乎更多
看到對手放棄了互射,開始大舉壓上,施瓦茨松了口氣他不怕對手沖上來廝殺,只擔心自己會中流彈,也來個腦袋開花
面對敵人的沖鋒,施瓦茨很快做出了應對
“通知火槍手后退,后面長矛手補充4排人到最前面去頂住敵人的沖鋒至于火槍兵,站在那4排長矛手后面,站到凳子上或獨輪車上去,從高處瞄準敵人繼續射擊”
這個陣法是馬林發明的一種奇葩的陣法該陣勢守勢陣型,前排長矛手都穿著胸板甲,帶著鐵盔,主要目的是頂住敵人的沖擊
然后,火槍手會在中間前方四排長矛手后面,通過站在凳子上和獨輪車上,獲得更高的地理位置和更好的視野。然后,他們可以從容地在幾米到十幾米的近距離上,瞄準敵人最兇猛的長矛手射擊。看誰最勇猛就瞄誰射擊任你武藝再好,也是一槍撂倒
只要火槍手們把對方最兇猛的一批人點殺了,對方的攻勢就會被打壓下去。氣勢上敵軍一旦輸了,攻勢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