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馬林原本是打算采用“羅馬教廷的需要”來作為伏筆的。但是,如果這樣說的話,固然能讓羅馬高興,可卻可能會嚇到那些打算改宗新教的諸侯,尤其是馬林的鄰國。
畢竟,改宗新教就意味著和羅馬教廷撕破臉。而馬林要是宣稱服從“羅馬教廷的需要”,那不代表著會成為教廷的打手嗎若是這樣,等馬丁路德的新教開始傳播后,也許那些離北海國遠的諸侯國不在意,但北海國的鄰國絕對不敢不在意。一旦在意了,他們就不敢隨便改宗了。
可是,馬林將來最希望吞并的,肯定是那些改宗新教的諸侯啊。因為,只有如此,他才會有動手的借口。若是鄰國不改宗,他如何有理由吞并人家畢竟,發誓可不是亂發的。
因此,馬林最終采用了“上帝的需要”這樣模凌兩可的伏筆。什么叫“上帝的需要”鬼才知道可聽上去又很合理,畢竟,大家都是上帝的信徒,上帝有需要,能拒絕再說了,發誓也是以上帝的名義發誓的,上帝有需要,也可以通融下
也就是說,從現在起,馬林明面上暫時會停止摻和德意志內部爭霸事務。但是,暗地里,他卻會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干預。比如,讓周圍的鄰國都改宗路德宗只有這樣,他才有動手的機會
但首先,馬林先得讓馬丁路德露頭才行
按照原本歷史發展,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1517年才初步開始。而開始后,一開始只是在支持者薩克森選帝侯腓特烈三世的薩克森選侯國以及臨近的馬格德堡大主教國等地流行。而到了德意志北部地區大面積改宗路德宗,并引發宗教戰爭,要等到1546年施馬卡爾登戰爭的爆發。
可是,1546年尼瑪,那時候馬林都68歲了,都快掛了,還打個的宗教戰爭啊所以,這一切都必須“快進”
而如何“快進”呢很簡單,馬林暗中支持路德宗早點發展啊
比如,馬林現在先要支持馬丁路德快速崛起,盡快把路德宗搞起來。只有他把路德宗搞起來了,才有機會出現新舊教的沖突啊。
而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是以利奧十世在德意志地區大肆販賣“贖罪券”而引起的,所以,馬林這段時間忙完,還需要特地去一趟羅馬,和未來教皇美第奇家族的利奧十世搞好關系,并慫恿他提前搞“贖罪券”,好給馬丁路德找到攻擊的靶子
再接著,馬林還會花費重金,在德意志北部地區,派人給馬丁路德歌功頌德,幫其刷聲望。不然,要是馬丁路德聲望傳播速度太慢的話,北方諸國是不會輕易改宗的。而他們不改宗,馬林如何有借口動手反正,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而且無比艱難
當然,這也是好事。因為,即使現在爆發宗教革命,馬林也沒有實力去吞并很多國家。所以,時間長點,正好給了馬林積蓄力量的時間。等到宗教戰爭爆發的時候,他正好可以吞掉那些改宗新教的諸侯國
正好,趁著目前馬林需要求助教皇,讓其幫忙解決南明斯特西部地區教會土地的問題的機會,馬林決定提前跟岳父大人打個招呼,讓其關照下未來的教皇利奧十世。如果有時間,他還打算親自去一趟羅馬,和同樣年輕的利奧十世打好私人關系。畢竟,人家可是未來的教皇。自家老岳父歲數大了,天知道還能當幾年教皇。一旦老岳父不在了,必須抱住下一任教皇大腿。所以,從現在就開始投資,是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