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法國和意大利的銀幣,實際上是含銅大部分和含銀少部分的“銅幣”了,硬度也很高。
而有了鎳金屬塊后,馬林完全可以弄出鎳白銅。然后,用鎳白銅,鑄造假的銀幣不含銀的銀幣
鎳白銅的物理性質和大部分是銅、少部分是白銀的所謂“銀幣”的物理性質非常接近都銀光閃亮,也都耐腐蝕,非常難以區分
正好,馬林現在因為國內缺乏貨幣。于是,他決定讓鑄幣廠使用螺旋式壓幣機,大批量仿制含銀量很低的“法國銀幣”。
然后,使用這些“法國銀幣”,去歐洲市場上套換金幣。接著,再用金幣去交換真正的銀幣回來如此,北海國貨幣短缺的問題就立馬解決了
而且,通過大批量私鑄“法國銀幣”,馬林相當于暗中得到惡劣大量原本該屬于法國官方的“鑄幣稅”鑄幣利潤。在自己發財的同時,也打擊了法國財政
事實上,鎳金屬在現在比白銀更稀罕。若是馬林拿鎳金屬去出售,也許價格不亞于白銀。
但是,二者的開采成本是完全不同的。一般銀礦,含銀量是很低的。比如后世最大的銀礦坎寧頓銀礦,礦石含銀量只有200克每噸。也就是說,礦石含銀量,只有百分之002。而古巴鎳礦,普遍含鎳量,在百分之二左右。
也就是說,古巴鎳礦金屬含量,是一般銀礦的百倍。如此,開采和冶煉的時候,成本也相差百倍。
畢竟,冶煉2千克白銀,需要開采和加工10噸銀礦石。而冶煉2千克鎳金屬,只要開采和加工01噸鎳礦石這成本和效率,差得太大了
而且,用鎳白銅制造出來的劣質“法國銀幣”或“意大利銀幣”,和人家正版的幾乎差不多,非常難以分辨。
因為,歐洲一直沒有白銅。直到清朝年間,也就是18世紀的時候,歐洲還大量進口華夏出產的白銅,并稱之為“中國銀”。直到19世紀,德國人才搞清鎳白銅成分,并開始生產白銅,并取代華夏出產的白銅,占領歐洲市場見白銅百度百科。
也就是說,馬林用鎳白銅生產銀幣,在這個年代,歐洲人是無法分辨出來的,更搞不清成分。即使知道那不是白銀,但因為白銅在歐洲稀罕,也會將其作為珍品的。
但是,開采和冶煉白銀和鎳的成本,完全是不一樣的,差距可達百倍。所以,馬林用鎳白銅鑄造假銀幣,利潤也是百倍。如此高的利潤,比搶錢都要來得快
唯一擔心的,就是螺旋式壓幣機壓制的假的“法國銀幣”,可能會比正版的法國銀幣更加精致。畢竟,正版法國銀幣還是用人工捶打的呢,質量哪里能跟機制幣相比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