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我還以為是什么呢,原來是硝酸啊”馬林沒想到,達芬奇居然一點不感興趣。
為啥因為歐洲此時已經有人制備出硝酸了啊
其實八世紀的時候,就有波斯學者賈比爾伊本哈揚制出了最早的硝酸。然后,這一技術,也傳入了歐洲。而達芬奇所在的意大利,是和中東地區來往最密切的西歐國家。因此,意大利人知道硝酸,毫不奇怪。
當然,達芬奇以前見過的,都是稀硝酸,和馬林制備的濃硝酸性能差遠了。
別的不說,濃硝酸就可以硝化棉花等植物纖維,形成可怕的硝化纖維火棉
本來馬林還想跟達芬奇吹一波的,可想到火棉的強烈爆炸特點馬林還是沒和達芬奇吹什么
可達芬奇又要硫酸了,還鄙視馬林用硫酸制備硝酸沒啥稀奇。馬林急眼了,于是急切間又想到了濃硫酸的一個用途
“阿達,我要制乙醚”
達芬奇頓時一愣
“乙醚是啥”
“乙醚是一種麻醉藥,能讓人昏迷不醒,任你動手解剖的神藥”
瞬間達芬奇的眼睛亮得像200瓦的大燈
馬林這時候才想起來達芬奇這廝,本就是個解剖狂人啊
當初,在米蘭城劫持達芬奇的時候,馬林就發現達芬奇別墅地下室里有好多偷來的死刑犯的尸體。而且,這些尸體都被解剖了。不然,后世也沒有達芬奇留下的人體解剖學圖。一說到解剖,達芬奇就瞬間嗨起來了
“那還等什么我們快去制備乙醚吧”解剖狂人達芬奇興奮道。
當然,達芬奇也不是真的變態。而是他想到了如果真有這種麻醉劑,那么,他就可以給病人無痛苦地割去腫瘤和腐肉,并輕松地處理各種傷口了。要知道,全才達芬奇,也是個醫術高手。當然,是外科高手
馬林猶豫了下,道
“阿達,你先幫我做一個量程更大的溫度計。因為,這次制備,需要用到140攝氏度的高溫”
達芬奇很快領命而去,兩天后,帶來了大量程的水銀溫度計,最高可測量道200攝氏度。
然后,“化學家”馬林就開始了乙醚的制備
乙醚的制備很簡單,就是把酒精和濃硫酸混合在一起加熱,加熱溫度為140度
當然,馬林不是真的化學家,對于二者的添加量有些吃不準。在吃不準量的情況下,馬林就多加了些酒精。如此,得到的產品,可能是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液。但是,這總好過殘留硫酸。
為啥因為濃硫酸可是可怕的強酸。你想想看,如果用這種乙醚給病人實施麻醉,結果,因為殘留濃硫酸,沾了乙醚的濕布捂住病人口鼻后,因為殘留濃硫酸讓病人毀了容
所以,馬林寧可多加點酒精,也不愿意讓濃硫酸有殘余,那可是毀容的要命玩意
因為乙醚易揮發,所以加熱時玻璃瓶是密封的。不然,加熱后乙醚就揮發掉了。反應結束后,馬林先讓燒瓶冷卻,讓乙醚液化。乙醚微溶于水,所以制得的混合液,乙醚是浮在溶液表面的,收集好就是。當然,這其中也包含乙醇。因為,乙醚雖微溶于水,卻和乙醇互溶。當然,撈取的時候,也會帶點水。所以才說,如果濃硫酸殘余,也會被撈了去啪一下捂住病人口鼻,那就完蛋了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