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事還得怪馬林自己。因為,馬林為了降低b火藥的燃燒速度,故意在顆粒外表進行了鈍化處理。也就是用蜂蠟溶液給顆粒外表鍍了一層薄薄的蠟膜。蠟膜的存在,影響到了火藥顆粒的燃燒速度,也影響到了爆燃的速度
所以,馬林又把剩下的b火藥重新用酒精泡了一遍,并進行了水洗和過濾,去除了外表的蠟膜。如此,再經過試驗,威力果然達到了黑火藥桶的3倍左右。
最終,馬林定了下來b火藥專門用于制造爆破筒
可是,現在馬林在好幾年內都不會和人大戰,即使弄了爆破筒,也沒啥用啊真苦惱
最后,還是一個酒鬼提醒了他
馬林出去散心,看到了一個酒鬼,大概是喝了一瓶二鍋頭后發酒瘋,直接把半磅裝的小玻璃瓶,直接扔出去好遠。那姿勢,像極了后世的投擲手榴彈
“對啊,我可以將b火藥用來制造手榴彈”
之前,馬林不是沒有想過弄手榴彈。只是,黑火藥威力太低,做出來的手榴彈,只能傷人,不能殺人。即使加了鋼珠,威力也還是有些低。
很多歷史里說把黑火藥裝進陶罐里就能大殺四方,簡直就是吹比。事實上,用黑火藥做手榴彈,八路軍當年就干過。但是,這樣做出來的手榴彈,質量很差。這么說吧,黑火藥做的土手榴彈,經常炸成兩半。至于殺傷效果只有殺傷,沒有當場炸死敵人的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把一兩個鬼子送進醫院。當然,還有另一個作用,就是嚇敵人一大跳
不過,要說這種土手榴彈完全殺不死人也不對。畢竟,如果手榴彈里的鋼珠或者鐵釘湊巧飛到敵人的太陽穴等要害部位,也是能當場致死的
那些歷史說用黑火藥罐子把敵軍炸得人仰馬翻的別吹了,但是,把敵軍的戰馬炸受驚了,倒是很有可能。畢竟,動物一般都很害怕爆炸的聲音。尤其是在沒遇到過的情況下,更容易受驚嚇。
說起來,明朝初年明軍之所以能把蒙元騎兵打得落花流水,就和當時蒙古軍隊的戰馬沒有受過相關訓練有很大的關系。一決戰,戰馬就大規模受驚,還打個啊
到了明末的時候,滿清軍隊懂得讓戰馬適應槍炮聲的訓練不適應的直接淘汰,還給戰馬上耳套。然后,明軍的火器作用就大大下降了
當然,那說的是黑火藥做的土手雷。那種威力肯定不行,可若是用了三倍威力的無煙火藥雖然威力趕不上后世的高爆藥制品的效果,可也比黑火藥做的專門嚇人的土手榴彈好多了
于是,馬林下令,開始研制一種帶木柄的小鐵罐,用于裝b火藥,作為手榴彈用。點燃方式嘛,因為沒有拉索技術,只能用火繩點燃了
其外形,做成后世木柄手榴彈的樣式。木柄是空心的,放導火索。平時木柄頂端是蓋著的,主要是引信防潮。使用時,先打開蓋子,用火繩點燃引信,然后手持木柄扔出去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