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和約的簽署,丹麥算是吃了個飽。要知道,這次丹麥從瑞典割走的領土,大約相當于瑞典后世的卡爾馬省、斯科納省、哈蘭省、延雪平省、克魯努貝里省、布萊金厄省、哥得蘭省,以及西約特蘭省的大部分和東約特蘭省的部分地區。總得加起來,大約有7萬平方公里左右。
要知道,之前丹麥王國本土,也就4萬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啊。這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雖然中間有一個較大的斯莫蘭丘陵地區,但是,大部分地區地勢還是比較平坦的。最重要的是,這是瑞典最適合農業的溫暖地區啊
如此一來,盡管在和馬林的戰爭中喪失了一半以上的國土,但通過這次勒索瑞典,什么都賺回來了。
而且,瑞典南部地區和丹麥最核心的首都哥本哈根,只隔了一個厄勒海峽,管理起來也比較方便,不像挪威王國,雖然也隸屬丹麥,但因為離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太遠,很難管理。
不但如此,因為攻占了瑞典南部,丹麥還僥幸逃過了一場政治危機挪威王國在看到丹麥王國衰落后,曾想自立來著
畢竟,之前丹麥在戰敗后,不但失去了瑞典,而且丟失掉了大部分本土,只剩下西蘭島等幾個島嶼。論實力,丹麥王國都快趕不上挪威王國了。主弱臣強,作為臣服者的挪威,自然有想法,想學一學瑞典的。沒想到,這次丹麥趁著還有點家底,把瑞典南部奪了下來,不但壯大了實力,也震懾了挪威王國內部的反對派。
而瑞典則比較倒霉了,丟失了最精華的7萬平方公里的南部地區不說,還要賠款40萬金幣。
好在,馬林愿意出資加大對法一倫銅礦的開發利用,可以讓瑞典的財政緩過來。但是,這卻沒那么美好
為何因為,礦產資源終究是有限的。法一倫銅礦儲量再大,也有開采完的一天
馬林記得,法一倫銅礦最興盛的時代是在17世紀中后期。那時候,法一倫銅礦每年平均產銅3500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產銅超級富礦。
3500噸銅是啥概念在目前銀銅比價1比15的情況下,那可是相當于2333噸白銀啊再按照12比1折算成黃金,那就是194噸黃金
當然,銅價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荷蘭人引進日本銅之前,瑞典一向是歐洲最富裕的國家。玩過社風云的都知道,17世紀的瑞典特么的開掛了錢多啊
在銅價很貴的時代,瑞典王國不需要大航海,我就挖銅礦,收入就不比別人差了
不過,銅礦并不是無窮無盡的。進入18世紀后,瑞典銅礦越挖越少了。加上荷蘭紅毛從日本引進廉價銅,沖擊了瑞典的財政。同時,邊上的毛熊還出了個彼得大帝,把瑞典摁地上扁了一頓。然后,瑞典就衰落了
馬林估測過,法一倫銅礦雖然是富礦,儲量也很大,但也就能維持上百年的高強度開采。再繼續采,就沒啥利潤了。畢竟,那時候礦井已經挖得很深了,開采難度極大,成本自然高昂。不像現在剛開發,都在表層開采,不要太輕松哦。
而且,現在在表層開采,可以使用爆破法進行開采。弄個火藥桶一埋,炸了后直接就撿礦石吧但到了深井下,你爆破一個試試來個塌方,會死很多人
馬林不知道一百年后是啥情景,但趁著現在,趁著自己還有一半法一倫銅礦的股份,擴大生產,大規模開采法一倫銅礦才是正理。至于以后資源枯竭啥的,關他毛事他只是來賺一筆的
當然,這樣也會讓目前的瑞典王國跟著受益。畢竟,銅礦產量大了,他們也跟著多拿錢。這樣,他們也能有和丹麥對峙的資本。要是丹麥太強,瑞典太弱,讓北歐重新統一,馬林就不樂意了呢。
另外,這個和平協議非常特殊。因為,馬林和呂貝克及漢堡三方,作為調解人,居然也在合約上簽字,并保證兩國和平,這很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