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船運牲口的問題,古代華夏人早就注意到了。早在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寶船中就有專門運輸馬匹的船只,叫馬船。
據說這種船就是改裝過專門用來運輸馬匹的,但體型巨大,甲板上可跑馬。其大小,按照明人羅懋登所著的三寶太監西洋記中所述,其長三十七丈,寬十五丈,有八桅,屬于中型寶船。
可是,特喵的,這個中型也太大了點
要知道,明清時期,即便一丈沒有現在的一丈長,也有311厘米長,也就是311米。那么,37丈長,也就是115米長了。15丈寬,也就是4665米寬了。這么長,這么寬,在這個時代的歐洲船面前,絕對是巨無霸了。
要知道,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旗艦圣瑪麗亞號,長度才19米,寬也才55米。當然,哥倫布第一次航海沒錢,畢竟只是伊莎貝拉一世女王私人贊助的,不是國家支持的,只能用小船航海。但達迦馬發現印度,可是國家支持的,可旗艦“圣加布里埃爾”號,也才長257米,寬85米。和寶船中的馬船一比,都成孫子輩的了。即使馬林搞出的500噸級的戰艦,也不過才長三四十米。而后來大名鼎鼎的“憲法號”,長度不過622米,寬136米。
所以,大明帝國的寶船,即使是中型寶船,也特么是海上巨無霸了。大型寶船不知道大成什么樣子
但可惜的是,這個寶船的長寬比太驚人了,居然才246比1的樣子,比卡拉克帆船的3比1都夸張。如此一來,航行速度就很慢了,難怪要用八根桅桿來驅動。
而更可惜的是,大概在前些年,曾有太監勸說明憲宗重下西洋,而被儒臣們稱贊為“弘治三君子”之一的劉大夏,竟然把鄭和下西洋的資料,包括寶船圖紙,一把火燒了
身為華夏靈魂,馬林心中有一萬個要講。麻痹的,若是成化帝重開下西洋,沒準會和葡萄牙在東南亞和印度洋上展開碰撞。畢竟,葡萄牙攻占馬六甲后,大明王朝居然束手無措,只能用不準葡萄牙朝貢作為反擊。要是成化帝開啟了新一輪的下西洋,大明必然有寶船隊伍可以出征。到時馬六甲滿刺加來求救的話,寶船隊伍必定南征。
也許寶船隊會戰敗,但大明朝是一個不服輸的王朝,肯定會卷土重來。而且,明朝擅長學習外國技術,比如佛朗機炮、紅夷大炮和火繩槍,全是明朝引進的。然后,在戰斗中,大明朝也許就開啟大航海了
所以說,被儒臣們稱贊不已的劉大夏,其實是一個歷史罪人。就算你不認可下西洋,也特么的用不著把圖紙毀了一說藏匿啊如果馬林穿越成成化帝,一定把劉大夏全家都斬了
如果成化帝下西洋成功,也許歷史就要被改寫
當然,這個問題也不僅僅是劉大夏一個人的問題,而是當時大明朝的社會問題。一個是朝貢貿易體系,使得大明朝下西洋不賺錢,因為大明朝廷死要面子,送出去的要比收回的要多。還有就是儒家保守的思想體系,在滿朝都是儒臣的情況下,大明朝很難開啟大航海。或者說,死要面子的朝貢體系,也是儒家人的手筆。
要是換成管仲這樣的法家,必然會開啟大航海,進行遠洋貿易。要知道,管仲為了改善齊國財政,居然發明了女閭也就是女支院。當然,這個行業真的很賺錢。管仲也成功了,然后成了千古名臣,被稱為“華夏第一相”所以,以管仲的性格,肯定會大肆做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