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挽馬的培育,馬林一直是心存疑慮的。倒不是擔憂挽馬效率不高,而是猶豫著要不要在美洲殖民地推行馬耕。
從經濟角度上將,在美洲推行馬耕是最好的。畢竟,美洲殖民地缺乏人口,但土地特多,而且很肥沃。使用挽馬的話,可以耕作更多的土地。
但是,馬林一直擔心,如果在美洲推行馬耕的話,馬匹這種戰略資源,不可避免地會被印第安人得到。如果印第安人也弄出了騎兵,那得多可怕
馬林前世可是看過很多美國西部電影的,雖然那種好萊塢電影很薩比,把屠殺印第安人的美國佬形容成正面人物,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美國西部的印第安人,真的很難纏。如果像東部印第安人那樣好征服的話,美國現在估計都沒有印第安人了。而當時美國西部印第安人,最強大的武力,就是印第安騎兵。
印第安人本就驍勇善戰,要不是武器太落后,未必打不過白人。要知道,印第安人的男子,基本都是部族的戰力。要是讓他們得到馬匹,弄出騎兵
所以,馬林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在美洲搞馬耕。畢竟,若是推行牛耕的話,即使牛被印第安人搶走也沒啥,印第安人總不至于搞出牛騎兵。
馬林想了整整一天,才終于想到了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如果培育出了類似貝爾修倫馬那樣的優秀挽馬品種,就先在歐洲本土推廣應用。然后,把替代下來的牛,送去美洲殖民地應用。然后,早期在美洲大陸上使用的馬匹,一律使用閹割過的騸馬。或者干脆使用騾子拉車。這樣,就不怕印第安人得到馬匹壯大了。等到馬林招募的哥薩克騎兵到位后,在慢慢驅逐當地印第安人。等印第安人被驅逐了,再慢慢引進正常的馬匹。而那時候,印第安人已經被驅逐,也不怕他們得到馬匹了
想通了后,馬林美美地睡了一覺,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一覺醒來后,神清氣爽的馬林,在王宮院子里打了一通網絡下載版的易筋經。馬林發現,練習易筋經,雖然不能練出什么內力,但和五禽戲一樣,讓自己身體健康卻是沒啥問題的。
隨后,他來到餐廳,吃了5個牛肉包子,喝了一大杯牛奶。作為給馬林這個大佬吃的牛肉包子,這種包子的面皮也就比餃子皮厚一點,里面包裹的全是加了生姜和蔥的牛肉餡,吃起來極爽。當然,成本也很高。而馬林麾下的飯館賣的包子,則是面皮很厚的那種了。
說起來,馬林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前世讀的時候,一些穿越唐朝的歷史把食堿也就是碳酸鈉作為穿越神器。說是什么蒸包子用了食堿后,就會去除酸味,而且發面效果很好。要不然,用老面發的面,會帶酸味。
對于這一點,馬林也是有過體會的。因為,他們家發面做餅,也用食堿,效果也的確不錯。
但穿越歐洲后,馬林發現,在歐洲,人們不用食堿,發出來的面做的面包,也沒有酸味。一開始,馬林有些不解,還夢想過用碳酸鈉來拯救歐洲飲食呢。
但實際上,馬林實際接觸后,才知道,歐洲人用啤酒酵母發酵出來的面,一點都不帶酸味。甚至,比食堿還要優秀。因為,添加食堿,馬林記得是要控制量的。不然,會影響面食口味。而啤酒酵母添加起來,卻是沒啥限制,多放點也沒事
也就是說,即使不用食堿,歐洲人也可以利用優質的酵母粉,發酵出優質的面包。只不過,啤酒酵母好像不便宜。因為,那是用較為昂貴的材料做出來的酵母,售價不便宜,一般人享用不起。眼下的歐洲人做面食,很多窮人為了節省成本,要么不發面,直接做硬餅,要么就是直接吃黑麥粥,連黑麥皮都不去,就直接煮粥吃
實際上,馬林不知道,后來華夏的面食店,也開始普遍使用酵母粉,代替食堿了。因為,食堿做面食,一旦控制不好量,容易使得食物味道不好。而使用酵母粉,則比較安全,而且,可以讓發酵效果更好些。不過,馬林不是北方人,家里也不常吃面食,也沒怎么接觸過這些。所以,他不知道后來華夏人做面食,都漸漸用超市買的酵母粉代替食堿了。只有老派的大爺大媽,還在用食堿做面食。還有就是,那些發酵失敗有酸味的老面,需要放食堿中和一下。而新面發酵,只有酵母粉就可以,多放點也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