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份后,歐洲的秋收大抵已經結束,各國都進入了冬歇期。冬天嘛,大家都好好歇一下。而有了糧食后,貴族們的荷包也鼓了起來,然后就是舉辦各種宴會,揮霍一下秋收果實了。然后,大家發現香料不夠揮霍了呀
而西班牙老少國王斐迪南二世和胡安,見到如此商機,決定再派一支船隊,去印度采購香料。而胡安王子和馬林關系很好,特地派人來通知馬林,讓其派船在春季跟隨西班牙船隊行動。
正好,馬林也需要去印度采購一些適應熱帶氣候的牛馬,以及賤民奴隸,于是就答應派出幾艘船跟著一起去印度。
采購印度牛是馬林之前就想好的,畢竟熱帶地區氣候太熱,來自溫帶的耕牛不適應。而印度地區本身就大部分位于熱帶,自然普遍有適應熱帶的牛。前去采購,是應有之理。
至于馬匹,印度的馬,肯定也適應熱帶啊。再去印度買點馬,沒毛病。畢竟,現在交通運輸主要靠馬車。牛雖然力氣大,可那速度,急死個人。所以,拉車還是得靠馬匹。
而且,馬林記得,印度的多個統治王朝,都來自中亞地區入侵的異族。而中亞地區和阿拉伯地區來往密切,帶來的馬匹自然含有阿拉伯馬的優秀血統。所以,印度馬其實是不錯的。馬林貌似記得,印度西部出產的一種馬瓦里馬,就是一種被人忽視的優秀戰馬。主要是印度軍隊戰績太糟糕,才埋沒了這種好馬的名聲。據說,印度馬不但適應炎熱氣候,也不畏寒冷。
馬林以后是要征服很多熱帶地區的,自然需要一種在熱帶地區很適應的良馬。不然,總不能讓軍隊將士在熱帶雨林和土人交戰。
而歐洲馬,未必適應熱帶氣候。即使能適應,也不知道要多少年的功夫。要知道,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之所以未能征服印度,就是因為蒙古馬不適應印度的炎熱氣候,才導致無法占據印度的。
當年的蒙古騎兵,橫掃天下,但到了大理后,就無法再南下了。因為,適應寒冷氣候的蒙古馬,真的不適應熱帶氣候,主要是不適應熱帶的濕熱。所以,元朝放過了東南亞,也放過了印度。不是不想打,而是馬怕熱啊
而等到蒙古后裔莫臥兒帝國的開國君主巴布爾占據了中亞,獲得了適應熱帶氣候的中亞良馬后,鐵騎南下,終于征服了印度,建立起了莫臥兒帝國。
所以,有時候在戰爭中,適應氣候的戰馬,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像歷史上的西班牙殖民帝國,為何主要在墨西哥和秘魯這些地區活動因為墨西哥高原和秘魯的安第斯山高地,雖然也是熱帶,但氣溫不高,西班牙人的安達盧西亞馬可以很好地適應。至于加勒比海上的熱帶島嶼,西班牙人也就著重經營了古巴島等少數幾個島嶼。然后,巴巴多斯等地,被英國等國家瓜分了。主要是,西班牙人實在管不過來啊。而且,也缺乏適應當地氣候的機動兵力。
有馬和無馬的區別是很大的,沒有適應當地氣候的戰馬,殖民軍隊就只能像葡萄牙人那樣,龜縮在沿海地區。而若是有適應當地氣候的戰馬,士兵也適應了當地氣候的話,則可以深入內陸很遠。
所以,馬林很重視印度戰馬的引進,以便于自己未來對美洲熱帶地區加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