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原本的舊貴族家的莊園,則大多還保留著從前的習慣。農奴們居住的房屋,依然還很破舊。因為沒有得到馬林這邊的信息共享,他們的農奴,也沒能住上保暖較好的土坯房。
事實上,土坯房的成本非常低,性價比很高。但是,那些舊貴族,因為大多數沒有得到馬林的重用,自然也無法和馬林及馬林手下的新貴族們信息共享。所以,土坯房這種成本低又很實用的房屋,并未在舊貴族的莊園中得到推廣。這次遇上這種幾十年一遇的特大寒潮,自然就凍死了不少人。
雖然寒潮肆虐,可是,生活還是要繼續的。不少人也必須繼續工作,不然,整個社會會亂套的。
比如,馬林和手下的大臣們,就必須正常上班,以處理各種問題。當然,馬林和手下大臣們的辦公室,烤火的爐子是不缺的。
辦公室里肯定不能安火炕,也不能修壁爐。但是,馬林推廣了帶外接煙囪的火爐,使得辦公室里不冷,而且也不擔心悶氣甚至煤氣中毒。
不過,那些在戶外工作的就比較慘了。比如,守衛王宮大門的衛士,就凍得瑟瑟發抖
而在大街上,那些運送糧食等生活必須物資的雇工們,也冷得直打顫。基本上,大街上走路的行人,邊走邊抖,像是得了腦血栓的樣子。
就連官員們上下班的時候,從房間出門到上馬車這段距離,也是冷得直打哆嗦。
馬林覺得,自己應該發明個保暖神器了
他先想到的是棉衣,可是,歐洲現在沒有棉花啊。穿越唐朝的人還可以從高昌國得到大量棉花。馬林現在,不說手里沒啥棉花,即使想要去墨西哥弄棉花,來回也要幾個月。而那時,估計都到夏季了,棉衣做出來給誰用啊
因此,做防寒神器,第一條件就是有材料
晚上蓋著天鵝絨被子的時候,馬林自然想到了羽絨服
羽絨服并不是天鵝絨做的,而是鴨絨做的。于是,馬林第二天就派手下去到處收集鴨絨。
等收集到足夠的鴨絨后,自然就是縫制羽絨服了。虧得馬林曾經讀過這方面的資料,也拆過舊的羽絨服玩。所以,他知道,羽絨服其實就是把鴨絨縫制在一個個獨立的小格子空間里的衣服。
這個辦法,其實早在唐朝就有了。唐朝南方人就把鵝絨“縱橫納之”,縫制在雙層布內。每一個針線交錯的方格子,都是和別的方格子隔開來的獨立空間。方格子里有鵝絨
但是,這種辦法在古代并未得到推廣。因為,宋朝以后,棉花得到了推廣。有了便宜的棉花被子和衣服了,這種費事的鵝絨衣服和被子,就被放棄了。
至于棉衣比較重的問題古人生產力不發達,更重視成本問題,而不是衣服重不重的問題所以,這種早期的羽絨服沒有推廣開來
而現代的羽絨服,則是一戰后老外發明的。一個叫埃迪鮑爾的家伙,發現把鴨絨縫在縱橫的針線封閉成的方格子小空間內后,做成的衣服不再有過去絨毛往下沉積的問題。然后,就推出了現代版本的羽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