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大好的馬林,決定出去透透氣。于是,他帶著一群保鏢,騎上戰馬卡特,去了城北的莊園里度假。
東弗里斯蘭的夏季并不炎熱,甚至,超過30度的高溫都很少。因為,這里靠近北海,受到海洋的影響很大。從緯度上將,這里處于盛行西風帶。而東弗里斯蘭緊靠北海,從海上吹來的涼風,導致東弗里斯蘭也熱不起來。同樣地,整個北海國大部分地區的夏季,都熱不起來。而且,降雨還不少。
但是,這也帶來了問題。因為,很多農作物,都需要夏季的高溫,才能順利地成長。比如玉米,它的發芽期最佳溫度是2835度。可是,歐洲北部地區超過30度的天氣很罕見。所以,歐洲西北部海洋氣候,不大適合種植玉米等需要一定高溫的作物。當然,西北歐也可以種植玉米。但是,當地種植玉米不是為了結玉米棒子,而是為了青貯玉米秸稈。秸稈的生長要求不高,還沒成熟,就可以收割下來青貯了。至于玉米棒子產量,反正他們沒等玉米棒子結好就收割了,玉米產量什么的無所謂,因為人家只要甜甜的玉米秸稈
因為缺乏高溫天氣,英格蘭、荷蘭和德意志北部沿海地區,不適合種植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甚至,小麥種植也受到影響。當然,后世改進了小麥品種,加上促進生長速度的磷肥的廣泛應用,小麥種植也很普遍了。但在這個年代,西北歐甚至大部分歐洲地區,還是以不需要怎么伺候,也不需要高溫的黑麥種植為主。
與之相對的是華夏,華夏從南到北,特么的夏季溫度都不低。就算是寒冷的東北,夏季都能隨便達到三十幾度。因此,華夏很適合農業。就算是東北,也能種植水稻、大豆、玉米、紅薯等優質農作物。
而歐洲西北部沿海呢,冬暖夏涼,看著很適合人居住,但不大適合很多農作物。只有地中海地區,夏季溫度較高,比較適合農業發展。所以,羅馬文明是出現在地中海,希臘文明也是。就算到了16世紀,法國和西班牙也為了意大利打出了狗腦子。
事實上,從后世的眼光來看,意大利地區多山,平原很少。如果不是陽光充足、溫度夠高,而且從中東引進了先進的灌溉技術,還有火山灰土壤加成,也不會成為眼下歐洲人眼中的肥沃之地。
現在,意大利最肥沃的地方,大概就是被稱為“金盆地”的西西里島和南部那不勒斯王國了。因為,這里火山灰土壤比較肥沃,農業也比較發達。
但在后世,人們學會了使用化肥,不再依賴火山灰土壤了。然后,意大利最發達的地區,就從南部北移到了擁有米蘭城的倫巴第平原和擁有都靈城的波河谷地了。而眼下繁榮的西西里島和那不勒斯,在后世是意大利的窮鄉僻壤,北部意大利的人,甚至想甩掉南部的包袱
正是因為德意志北部不大適合農業,馬林才一門心思要殖民北美的。北美地區,主要是后世美國地區,氣候和華夏差不多,夏季溫度也比較高,比較適合農業。像是馬林很看重的大豆,就比較適合在北美種植。要知道,北美可是后世大豆的主要產區。而大豆除了能作為戰馬的精料,還能榨油。有了大豆油,人們的營養也就跟得上了。沒有油水的年代,人們喜歡吃肥肉,因為有油水。而在植物油供應充足的后世,人們都吃瘦肉為主,甚至特地培育出瘦肉型的白豬。總之,大豆是一種意義非常重大的農作物。
而歐洲,目前最主要的馬匹精飼料,則是燕麥。但大豆能榨油,而且能做豆腐,這些優點,是燕麥不具備的。
騎著馬匹,在城北的莊園牧場中閑逛。看到勤勞的農夫們正在喂養馬匹,或者刷馬和鏟馬糞。見到那些農夫們看過來,馬林還微笑著點頭示意。畢竟,這些農夫都是給自己干活的,給他們一些笑臉,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走到一處馬廄前,馬林忽然看見一批白馬的腹部涂滿了黑漆漆的玩意兒。于是,他皺著眉頭停下來,問道
“你給馬身上涂抹的是什么”
那名農夫看到馬林,慌張地彎下腰,道
“尊敬的大公,我也不知道那是啥,是莊園的管事讓我涂抹的。據說,可以治療馬匹的皮膚病。”
“皮膚病涂這個就能治療”馬林有些驚訝,還以為是哪個獸醫配置出來的神奇藥膏呢。但是,靠近一聞,馬林居然聞到了汽油揮發的味道
“汽油的味道,黑色的油狀物難道”馬林臉色一變,對那個馬夫道
“把你們管事叫來”
“是”馬夫趕緊跑去找管事去了。不一會兒,一名微胖的管事氣喘吁吁地跑來了,滿頭大汗。馬林嘴角抽了抽尼瑪,這個管事肯定貪了不少油水。不然,也不能在這個年代吃胖。畢竟,這個年頭的食物油水很少。能吃胖,有油水的食物看來沒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