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清洗,力度非常大。之前,明明只逃走了三千多黑衣人。但最后,抓到的6000壯年男子里,竟然有四千多人被判了死刑。
也就是說,除了那三千多逃散的黑衣人刀客,有幾百人是憑空多出來的,也被判了死刑。他們當中,有一小半人,的確是來路不明的人。比如,有幾十個法國密探。
但是,法國人是不可能承認己方在倫敦安排密探的。因為,英法是仇敵。就算他們去求情,愛德華也不會饒恕那些法國密探的。所以,他們干脆裝作不知道。
另外,還有一些西班牙的密探、丹麥的密探和奧屬荷蘭的密探,也被揪了出來。這些國家同樣同樣沒吭聲,因為,這些密探他們損失得起。畢竟,這些國家家大業大,不在乎幾十個人手的損失。倒是教廷的密探,由倫敦的幾名主教把人給領走了,而愛德華也不得不給面子。
至于馬林的人能被領走,除了馬林是愛德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外,馬林現在是英格蘭的伯爵,也能算是自己人了。而一個英格蘭伯爵,在倫敦城內安排自己的打探消息的人手,倒也說得過去。當然,要是愛德華知道,馬林在倫敦城的密探不是三十多個,而是一百多個的話,估計也會翻臉的。
當然,就算翻臉,愛德華也不會選擇現在。因為,現在駐守倫敦的第五軍團的那5000正規軍戰士,都算馬林的部隊呢。要是此時翻臉,沒準他自己先倒霉。
但通過這次事件,愛德華終于下定了建立一支真正歸他自己掌握的強大軍隊的決心。為此,他不惜從平民中提拔了一批類似杰納斯那樣的高手,加入到新的軍隊中去。然后,第五軍團被調離了倫敦這都是后話了
為了徹底鏟除都鐸王朝的余孽,愛德華下令在全英格蘭范圍內捕殺那些黑道成員。但凡行事詭秘,游走于黑暗世界的人,都被列入了追捕的行列。一時間,英格蘭社會治安水平提高了好幾個臺階,幾乎達到了“路不拾遺”的地步。因為,沒人敢在這個風頭上跳出來作案。只要被逮住,很容易被當做“都鐸王朝余孽”給殺掉的
愛德華此舉,倒也間接地造福了英格蘭平民百姓,贏得了一定的聲望。但因為打擊范圍擴大化,倒也有不少人被冤殺。比如,倫敦這次大清洗,就有兩百多無辜的漢子被冤殺。而他們被殺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被屈打成招,然后就稀里糊涂被殺掉了
但此時,愛德華真正憂心的,并不是這些都鐸王朝余孽的問題,而是如何接任蘇格蘭王位的問題
蘇格蘭那邊的消息,在倫敦城平叛后,就送了回來。當聽說瑪格麗特都鐸逃跑了后,愛德華非常惱火。但不管怎么說,約翰斯圖爾特死后,加上亞歷山大斯圖爾特也被控制住了,如今,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合理地獲得蘇格蘭王位了。
擺在愛德華眼前的有兩條選擇一是拿出當初跟詹姆斯四世簽署的王位互相繼承的協議,按照協議成為蘇格蘭國王。
但因為詹姆斯四世是被刺殺的,而英格蘭無法洗脫謀殺嫌疑。所以,利用這一點獲得蘇格蘭王位,可能無法服眾。以后,蘇格蘭可能會反抗不斷。
至于第二個選擇,就是利用至今還被關押在倫敦的蘇格蘭阿蘭伯爵詹姆斯漢密爾頓了。他是除了已經出家為教士的亞歷山大斯圖爾特之外血統和蘇格蘭王室最近的大貴族了。
如果阿蘭伯爵詹姆斯漢密爾頓能夠接過蘇格蘭王位,并讓給自己,似乎更好點,至少,可以洗脫謀殺詹姆斯四世的嫌疑。但是,詹姆斯漢密爾頓現在還是自己的戰俘,這么做,很像是強搶啊
猶豫不決之下,愛德華寫信給馬林,并派人用快艇送往北海國,打算讓“詭計多端”的馬林幫自己做個選擇
馬林接到愛德華的信的時候,直接愣住了
“搞什么啊,不是早計劃好了嗎”
但看完信后,馬林不得不承認,愛德華的顧慮是很有道理的。畢竟,你之前剛簽署了互相繼承王位的協議,人家回頭就被殺了,別人不懷疑你、質疑你,就有鬼了。
可是,先讓阿蘭伯爵詹姆斯漢密爾頓先當蘇格蘭國王,在讓位給愛德華,也有很大的問題啊
若是阿蘭伯爵詹姆斯漢密爾頓先當上了蘇格蘭國王,再讓位的話,那么,詹姆斯漢密爾頓的存在,就成啦愛德華心中的一根刺。作為當過蘇格蘭國王的男人,哪怕只是當了一天,他對愛德華都是有威脅的。要是有心人利用詹姆斯漢密爾頓當過蘇格蘭國王這一點做文章,也有的愛德華受的。
怎么破解這個難題呢事后殺掉詹姆斯漢密爾頓,這樣還是會被人懷疑的。這和被人懷疑殺掉詹姆斯四世沒啥區別,還不如用第一條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