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馬林提出的要拿500戶哥薩克跟他換幾千移民的事情,阿德勒是很樂意的。畢竟,那可是500精銳哥薩克騎兵啊
更何況,這不是500個哥薩克,而是500戶,總人口也有兩千人左右。而普通人家,就算5000戶,也未必能找出500精銳騎兵啊
所以,馬林想用500戶哥薩克換他幾千居民,阿德勒是千肯萬肯的。等他按照馬林的指點收服了這500哥薩克,以后,他就擁有500精銳的哥薩克騎兵了。算上50騎士和150騎兵,他手中騎兵的人數,將會達到700人。而且,戰斗力很強。
想到自己將會率領700精銳騎兵馳騁在愛爾蘭島的疆場上,阿德勒感到熱血沸騰。
而且,馬林還表示,將會為所有哥薩克騎兵和騎士侍從騎兵飼養成本很低的東歐蒙古馬。這種馬平時很少需要喂精料,只有劇烈運動后才需要喂點精料。平時,隨便吃點草就可以,很耐粗飼。
不像騎士們騎乘的歐洲戰馬,平時少不了要喂精料,飼養成本很高。要是700匹戰馬全是傳統的歐洲戰馬,每天都喂精料的話,估計一般伯爵很難養得起700騎兵。
而若是改用耐粗飼的戰馬,爆騎兵那叫一個容易啊。華夏北方游牧民族,明明都是窮比,但每次南下入侵,動輒十幾萬騎兵。那規模,歐洲人見到估計會嚇死。蒙古第二次西征,就出動了15萬騎兵,橫掃歐洲。要不是窩闊臺恰好死了,眾人要回國爭奪汗位,估計那支蒙古騎兵會把歐洲好好犁一遍。
歐洲人的養馬方式,決定了歐洲騎兵規模難以擴大。畢竟,歐洲戰馬天天要吃糧食,而歐洲糧食又那么貴,能出現太大規模的騎兵就有鬼了。因此,面對游牧民族土耳其的大規模騎兵,歐洲人只能防御抵抗,不敢正面野戰。
而馬林之所以引進耐粗飼的東歐蒙古馬,就是為了組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只有成本低下來,騎兵才有可能擴大規模。而騎兵上了規模,戰斗力才會更強大。
此外,馬林還打算改革重騎兵。這是因為,東歐蒙古馬雖然比原版的蒙古馬要高大強壯,可也只是中型馬,根本不適合成為重騎兵的坐騎。
當然,這里所說的重騎兵是指歐洲的板甲騎兵。畢竟,重量在那兒,沒有重型馬無法勝任。
但有一種重騎兵,是不需要重型馬的,那就是蒙古重騎兵
成吉思汗為了提高重騎兵的機動性,給大部分蒙古重騎兵裝備了皮甲,戰馬也是包裹皮甲。這樣,就大大減輕了重量。當然,也有重騎兵穿繳獲來的宋朝鎧甲和金國鎧甲。
雖然說,這種弱化的重騎兵,的確難以和身穿板甲的歐洲騎士單挑。但是,蒙古重騎兵多啊。你觸動幾十個騎士我觸動幾千弱化版的皮甲重騎兵,看誰更厲害而且,蒙古人還會射馬,讓你個鐵罐頭落馬
事實上,馬林也在謀求重騎兵改革。比如,他打算用犀牛皮甲來裝備新式的重騎兵,甚至用犀牛皮來制作馬鎧。這樣一來,重騎兵的機動性就大大增強了。雖然戰場上會有損傷,但因為是平民騎兵為主,不是貴族騎兵,死幾個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不過,對于阿德勒的騎兵,馬林并沒有太給照顧。事實上,對于阿德勒,馬林是把他打發到愛爾蘭島上玩真人版的騎砍游戲去了。而阿德勒這個滿腦子肌肉的好戰分子,似乎也很喜歡這個游戲。畢竟,騎馬和砍殺,是阿德勒從小的夢想。
實際上,馬林也挺想親自玩這種游戲的。畢竟,機會難得。愛爾蘭島上的土著實力很弱,玩騎砍都沒啥危險。但北海國這么大一個國家他難以割舍,所以,只好讓阿德勒自己去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