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滟這次回國,家里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簡單地來說,顏滟現在已經成了“有錢人家”的孩子了。
顏達邦夫婦將手上15的股份,留給了一直跟著自己創業的技術團隊。
把80的股份,出售給了溫州另一家知名鞋機制造企業。
顏達邦自己留了5的股份,準備開始做一個悠閑且不問經營的董事和技術顧問。
顏滟從墨爾本回來的時候,顏路機械的生產線,已經開始逐步從市區搬到新東家所在的工業區。
顏滟從小在廠里長大,怎么都會想要在工廠搬走之前,再回去看一看。
九十年代初,顏達邦招攬的那些大學畢業的機械人才,全都是看著顏滟出生和長大的叔叔伯伯。
那個時候,大學生還是香餑餑,畢業的時候都是包分配,拿“鐵飯碗”的。
“叔叔伯伯”的同學們,全都分配到國營大廠子里面去了。
愿意在包分配的年代,“屈尊”到溫州的民營小廠子來的工作的,全都是當時比較有冒險精神的人。
事實證明,對于這些人來說,他們的冒險是非常成功的。
相比于那些去了國營廠長最后又下崗的同學,顏達邦公司的技術骨干,在溫州這個房價高的離譜的城市,個個都是有房有車有存款的。
當年笑這些叔叔伯伯“沒腦子”的同學,如今肯定不會承認自己曾經說出口的話。
顏達邦夫婦至少還需要花一年的時間,完成經營權的過渡。
交接完成之后,便要開始著手賣地。
等處理完土地,顏達邦和路冰然就可以開始悠閑的退休生活了。
至于為什么需要花一整年這么長的時間過渡,只要有創立過成功的企業,并且最終被收購人都很容易理解。
很多被上市公司收購,或者自己本來就是上市公司的,在收購的談判完成之后,創始人都是要被鎖定三年,至少也要兩年的。
一個公司最重要的是資產是人員和渠道。
創始人一拿到被收購的錢,人就走了,團隊跟著散了,渠道可能都沒有來得及對接上。
這樣的話,買的人,就等于是買了一條機器生產線。
顏達邦夫婦這么多年奮斗的價值,就幾乎可以說是不復存在了。
有些以創業為職業的人,確實是不太在意自己的“價值”,只要能把公司轉手,錢一到手,能多快離開就多快,對公司的未來壓根就不關心。
但這顯然不可能是顏達邦夫婦對待自己一手創辦的顏路機械的方式。
收購顏路鞋機的公司,之所以只需要顏達邦夫婦繼續運營一年而不是兩三年,是因為那家公司本身也是做鞋機的。
更為重要的是,顏達邦主動而且免費地把自己手上15的股份送給了技術團隊。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技術人員在顏達邦夫婦“退休”之后就出走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再加上,顏路鞋機是被良性并購,并不是有人惡意收購,跟著顏達邦一起打拼到現在的人,也不會有那種,如果顏達邦夫婦是被迫離開的,就“誓死相隨”的情懷。
總之,溫州人做生意,講究和氣生財,共同致富。
不會因為相互之間做的是同樣的生意就覺得要競爭個你死我活的。
國內的市場做完了,就一起做到國際上去。
共同努力,把盤子做大,有錢大家一起賺,才是溫州人做生意的理念。
就算賣個小小的打火機,溫州人也能賣出高達全球70的市場份額。
打火機,毫不起眼的一個小東西,但能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網友請提示:長時間請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薦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拿到全球70的份額背后,同樣有著一個巨大的商業聯盟。
溫州人最不怕做小東西,紐扣也好,打火機也好,把全世界的市場都踩在腳下,再小的東西也會煥發無窮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