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風隨開車帶兩家人來到了今天最終的目的地,大洋路上最主要的“名勝古跡”eveaostes。
“風隨阿哥,你給我們講講十二門徒島的故事吧。”顏滟已經開始把魏風隨當成是正牌導游了。
“十二門徒島呢,實際上并不是一個島嶼,而是孤獨地矗立在湛藍的海洋中的十二個獨立的礁石。
這些礁石,每一個長得都不一樣,據說是因為在數量和形態上酷似耶穌的十二門徒,才被取名十二門徒石。
十二門徒島實際上是石灰石、沙巖和化石經海水幾千萬年的侵蝕和風化,在歲月的洗禮中逐漸形成的礁石,而且有很多都已經被海水拍打地根基不穩。
在過去的十年之間,倒的倒,碎的碎,現在的十二門徒島,到底是還剩下多少個使徒,已經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情了。”魏風隨就差拿一把導游的旗幟和一個小喇叭,就能變成“持證”導游了。
“那這些石頭,有什么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嗎或者關于戰爭到也行。”顏滟問魏風隨。
“沒有關于愛情的故事,國內的風景名勝,通常都會有一些關于愛情的傳說,就算只是一顆兩顆石頭,也要取名叫望夫崖、夫妻峰什么的。
我覺得澳洲人的想象力還是蠻豐富的,就算當時確實是有十二塊獨立的礁石,才取名叫eveaostes的。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一點都看不出來,這些石頭的樣子,到底是哪里像使徒了。
不過你如果對故事感興趣的話,你看前面,那個斷開的,像拱橋一樣的地方,就是十二門徒這邊著名的ondonarch。
原來那邊是被海水沖出來帶兩個拱的岬,是沒有斷開的,后來中間斷開了,變成現在這樣,就被人叫做倫敦斷橋了。
那個斷橋上面,倒是曾經有一樁桃色新聞。”魏風隨把倫敦斷橋的位置指給大家看。
“前兩天我和你路阿姨去的那個海灘,就海灘上一個大石頭中間也有一個洞的,叫ondeobeach,現在這個,也是有個洞的,就叫倫敦斷橋,墨爾本是不是所有底下稍微有點像拱的地方,都要叫倫敦橋啊”最近熱衷學習英語的顏達邦第一個感興趣的地方,是這個“倫敦橋”這幾個名字的由來。
對于技術控來說,隨便什么東西,都叫一樣的名字,聽起來就有點讓人崩潰。
“都叫倫敦橋啊,這個,顏叔叔您要不說的話,我還真是沒有注意過。”魏風隨的導游“知識庫”里面,并沒有儲存地名信息。
“什么桃色新聞”顏滟對名字一點都不感興趣,她比較關心八卦。
“倫敦斷橋的斷掉的那一個拱,斷裂的時間是1990年1月15日。
那個時候,電視新聞直播剛剛興起。
有一男一女兩個人,在鏈接陸地的那一個拱斷裂之后,就被困在了斷橋的另外一端,沒有辦法回來。
后來是出動了直升機,才把這兩個人給救回來的。
當時電視臺做了直播。”魏風隨開始講解。
“直播救人哪里桃色了”顏滟還是沒有明白魏風隨想要說什么。
“直播救人肯定不是桃色,但據說,那個男的老婆,和那個女的的老公,都看了電視直播。”魏風隨接著把桃色新聞的內容給補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