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李天樂、李天佑兩兄弟和antonio關系很鐵,自然沒有理由antonio在斯坦福的中國舍友關系不好。
好朋友來到了自己的地盤,齊亦自然是要請吃飯的。
齊亦請“熱狗青年”和“機器人兄弟”吃飯的那一天,顏滟本來是要單獨請自己的堂哥吃飯的。
顏凌也是在那個時候過來美國,找她探討yy這個品牌未來發展方向的事情。
齊亦在斯坦福大學的好基友,除了antonio之外都沒有見過齊亦女朋友。
一通揶揄,還有各種不要藏著掖著的打趣之后,齊亦就打電話問顏滟要不要一起吃飯。
最后,兩個飯局就組合成了一個。
五男一女,除了顏滟之外,清一色的男同胞。
這些“大男孩”坐到一起,很自然地就會聊到機器人的話題。
齊亦精于算法,在斯坦福的時候也參與過很多人工智能項目。
計算機再怎么厲害,頂級的算法都還是人類的,至少在目前是這個樣子的。
計算機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叫做機器學習,需要不斷地給計算機“喂”大數據,才能夠讓他茁壯成長,越來越智能。
最初級的人工智能,比如你看了幾本書之后,計算機就知道要給你推薦什么樣的書。
你看的書越多,計算機推薦的書就越準確,你個人的喜好是一個具體的數據。
所有看書的的具體數據,就組成了一個大數據。
這個基數越大,計算機的推薦就會越準確。
一開始,數據少的時候,計算機也很笨,經常瞎推薦。
慢慢的,計算機就可以在大數據里面去偽存真。
而它去偽存真的最終能力,又取決于算法。
如果算法不夠好,數據再多,也沒有用。
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計算機就會停滯不前,甚至越跑越偏。
如果算法對了,每一個數據都可以讓機器變得更聰明。
齊亦之前在學校用自己的算法寫了一個軟些。
可以讓計算機通過使用者對四組圖片的選擇,就推算出使用者喜歡的裝修風格是什么樣的。
然后這個學習過人工智能的計算機,在使用者自己房子的具體測量數據之后,就能把裝修和施工圖直接給使用者畫好。
整個一個奔著讓室內設計師失業的方向去的。
齊亦如果留在硅谷,研究人工智能,也絕對會是一個大牛。
只不過,齊亦志不在此,他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就把這個算法和軟件賣給了一家在線的裝修公司。
就算齊亦沒有研究人工智能的興趣,也不妨礙他和antonio還有李家兄弟,非常越快地聊格斗機器人。
聊著聊著,“喜歡打架”的顏凌也加入這個有點熱血的機器人格斗話題。
一堆人聊機器人聊得太high,多少就有點把顏滟晾在了一邊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