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滟對著此刻自己面前這一座座肉的高山和一瓶瓶酒的海洋,心里的問題就只剩下一個敢問“菜”在何方
內蒙不是草原嗎草原不是應該滿眼都是綠色嗎這全是肉要怎么吃啊
吃多了米其林,見慣了大世面的顏滟,還是被蒙古包外完完整整的兩只羊和蒙古包里面堆積如山的肉給震驚了。
顏滟一行人,就算加上司機,也才六個,搞這么大一個陣仗,真的有必要嗎
但顏滟很快就現是她想得太簡單了。
五個人進去之后,李班長伯伯交代了司機幾句。
很快就來了一群穿著蒙古族服飾的人過來獻哈達和唱祝酒歌的。
蒙古族同胞一進來,根本就沒有人有機會說什么顏滟是小孩子,不能喝酒這樣的話,直接來了就是一個一個地勸酒。
眾人都還沒有來得及說出一句話,哈達就已經獻好了。
緊接著,穿著蒙古族服飾的這些敬酒的人,右手的無名指沾酒,朝天、朝地再朝自己的額頭沾一下。
最多也就一兩秒的時間,就算是完成了敬天敬地敬祖宗的儀式。
然后敬酒的人一仰頭就把酒給喝了個底朝天。
“主人”自己喝完之后,就等著客人喝。
客人不喝也沒事,過來祝酒的人就一直看著你,對著你唱祝酒歌,一直唱一直唱,熱情洋溢地唱到你喝為止。
上來直接就是用銀碗裝白酒。
盛情難卻,和一口意思一下
這樣的做法,當然是行不通的。被祝酒的人,必須得喝得一滴不剩。
總之,酒不喝完歌不停。
顏滟以為閉上眼睛一口喝完一碗就行了,可她還是太天真了。
必須得連著對喝三碗,才能讓熱情而又好爽的蒙古族同胞完成祝酒儀式。
顏滟去俄羅斯的時候,見過最會喝酒的民族的人是怎么喝酒的,但人家也不帶這么勸酒,而且也沒有不喝不行的說法。
顏滟小的時候也經常聽自己的大伯說起蒙古族的祝酒禮儀。
當時怎么沒聽說有這么多人一起進來給客人祝酒獻哈達的
大伯不是說,進來一個祝酒的,就能放到一桌人的嗎
現在進來唱祝酒歌的“主人”數量,是客人的兩倍之多。
這要是一圈下來,還有人能站著離開這里嗎
這真的是祝酒而是直接給個下馬威嗎
是不是李班長伯伯其實很生氣,大伯這個“言而無信”的兵,說了要回來內蒙古這么多年,卻一直到現在才來。
但好在,顏滟很快就現,剛剛來的這些,并不是專門祝酒的“服務人員”,而是附近這一系列大型、豪華蒙古包的“蒙古族老板”和他的家人。
進來了十個人,是兩人一組,一個獻哈達一個勸酒,并沒有輪流著一個人來一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