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給旭爺時間,完全可以用粘土燒個土房出來”
觀眾們發彈幕討論的過程中,陳旭一共做了兩個模具,因為考慮到粘土在火堆中可能會發生炸裂、失敗,所以多做一個,有備無患。
隨后,他先是將它們放在火堆旁邊,烤干,然后才扔進火堆里燒制,為了增加火堆的溫度,他特意向里面填了不少燃燒物,并且用植物闊葉當扇子,不斷地吹大火勢。
因為不是什么大物件,所以燒了半個多小時,他便用樹棍將兩個粘土收線輪撥弄出來。
正如他所猜測的那樣,其中一個,表面上已經有很多明顯的裂紋,顯然是不能用了。
而另外一個倒是燒制得不錯。
淡棕色的色澤,外形也幾乎沒有什么改變,陳旭用手指輕輕一敲,會發出類似瓦片那種“鐺鐺”地脆響。
然后,陳旭還是按著老方法,用六股樹皮,編織了一條十多米的超長釣線,頭端拴上了野豬牙魚鉤。
至于魚竿,他用了一根接近三米長,四厘米粗的棕竹。
這幾天,他一直都用這種植物做魚竿,因為它質量輕,韌性好,而且不容易斷裂。
隨后,陳旭在魚竿距離底十五厘米左右的位置,拿追蹤者刻了一個淺淺的凹槽,然后把之前制作粘土漁輪的樹棍,砍斷到十厘米左右,用樹皮將其死死地固定在了上面。
直到上下用力扭動都沒有松垮的跡象后,他才把粘土漁輪插在了右端的位置。
“因為粘土在燒制的過程中,水分子被蒸發,粘土分子逐漸粘合,所以整體會縮小一些,這樣一來,就會跟這跟樹棍之間產生一些縫隙。”
“只要我們再把這根樹棍上涂滿龍腦香科的樹脂,就幾乎沒有什么摩擦力了,同樣,我們還可以在樹棍末端用刀劈開一點兒,里面夾上一塊兒小石子,最后用樹皮纏死”
“這樣一來,樹棍末端就會因為夾著石子而膨脹變粗,超過了粘土漁輪的直徑,它就不會掉下來,可以安心地轉動、收線了”
準備完這一切,陳旭在魚竿的頂端,用追蹤者扎了一個穿孔,將釣線從中穿過,然后在魚竿上饒了兩圈,最后纏在了粘土漁輪上。
最后,他找來一根超過一厘米粗細的樹枝,用刀砍成七八厘米左右,并用力地塞進了之前在漁輪一端扎穿的孔洞中,當作收線漁輪的把手。
終于,魚竿到此全部完成。
無人機的鏡頭下,陳旭捏著把手,輕輕轉動收線輪,果不其然,隨著他一圈圈地轉動,釣線真的順著魚竿,不斷地纏繞在漁輪上
“臥槽,真成功了”
“陳獨秀同學,請給李大釗同學一條活路,求求你不要再這么秀了”
“666,旭爺真尼瑪牛逼,完全可以閉門造車了”
“23333,感覺要是時間足夠的話,旭爺都能從土里煉鐵,制造出軸承了”
“十年后,旭爺在婆羅洲造出了太陽能發電機”
“旭爺動手能力100000”
看著滿屏幕“666”的彈幕,陳旭謙虛地笑了一聲,“事實上,這只是個簡易的收線輪魚竿而已,還遠遠無法跟真正的專業魚竿相媲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