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蘭將經書交給白里度后,這藏經樓的二層便也沒什么好逛的了,二人下樓后走回到院落當中,周若蘭便在前方帶路,二人便往院落左側的普明寶塔方向走去。
“我記得《楓橋夜泊》的詩碑應該就是在這座塔的四周回廊”帶路的周若蘭并沒有上普明寶塔,而是在塔院四周的回廊逛了起來,白里度則跟在其身后。
“在這里呢!找到了!”周若蘭看到前方回廊處有一個小亭子,便快速跑了過去,而亭子的正中央則立著一塊石碑。
白里度也快步上前,走近一看,果然,石碑上所刻內容正是《楓橋夜泊》的詩句,其中詩有三行,為行草: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除了這三行詩之外,其后面還刻有三行的行草跋文,內容為:
【寒山寺舊有文待詔所書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歲久漫漶。光緒丙午,筱石中丞于寺中新葺數楹,屬余補書刻石。俞樾。乙丑重陽,汪定執敬觀】
看完了詩碑正面,白里度就又繞到了其背面,見到其背面居然也刻有跋文:
【唐張繼《楓橋夜泊》詩,膾炙人口,惟次句‘江楓漁火’四字,頗有可疑。宋龔明之《中吳紀聞》作‘江村漁火’,宋人舊籍可寶也。此詩,宋王郇公曾寫以刻石,今不可見。明文待詔所書,亦漫漶,‘江’下一字不可辨。筱石中丞屬余補書,姑從今本,然‘江村’本,不可沒也。因作一詩附刻,以告觀者:‘郇公舊墨久無存,待詔殘碑不可捫。幸有中吳紀聞在,千金一字是江村。’俞樾。漢貞閣主人唐仁齋鐫字】
白里度也大概看明白了意思,原來這位給詩碑題詩的俞樾先生竟認為“江楓漁火”在全詩中的文義似乎不貫,進爾以宋代的《中吳紀聞》中出現的“江村漁火”作為依據,認為該詩在流傳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了誤讀與誤記,而自己則要將此要點記錄下來,以讓后來觀看的人知道。
“嗯,看起來這位俞樾的治學精神還是很嚴謹的!”白里度自言自語道。
“什么治學嚴謹”周若聞聲也從詩碑的正面轉了過來。
白里度剛想給若蘭解說,卻突然聽到有人聲傳來: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二人尋聲望去,便見到一位老和尚拄著一根禪杖從回廊的另一頭慢步走了過來,其頭頂的名字則顯示為【寒山寺住持靜如】。
“二位施主,如今日寇入侵,戰火四起,兵荒馬亂之下,不知二位來自何方?又到此有何貴干?”老和尚開口問道。
白里度略一尋思,便開口作答道:“李杜白見過住持!我和若蘭是玄水鎮人,正在參加南京保衛戰,在蘇州城內完成殺敵任務后,便順路來到貴寺,想一睹《楓橋夜泊》詩碑的風采,沒有經住持的同意,還請多多包涵。”
“嗯,施主客氣了。”
——國戰區系統提示:由于你的恭敬謙遜,寒山寺住持靜如對你的好感度增加10點。
老和尚隨即便又接著說道:“據我所知,蘇州城早在半個多月之前就已被日寇攻下,并且聽說還有一位日寇的司令官就在城內駐守,所以蘇州城內的日寇冠軍也是非常之多,可謂是戒備森嚴,二位施主真的有在城內殺敵?并且還安然離城?”
——國戰區系統提示:寒山寺住持靜如對你所說的內容表示懷疑,請設法予以證明,如在60秒內無法打消對方的疑慮,則將被直接傳送出寒山寺,且在1個游戲日內無法再次進入。
“暈!”出錯了,請刷新重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