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對岳飛冤案就只是一知半解的白里度,在看過了其手上的這本《風波亭千古奇冤》之后,不僅對整起冤案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也對岳飛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岳飛,字鵬舉,傳說其出生時,有一群大鳥飛抵其家的屋頂上空盤旋,所以才得此字。
而岳飛自小就臂力驚人,其不僅能夠拉開成年武師都拉不開的硬弓,并且還拜了以箭術聞名的周侗為師,在周侗的悉心指導下,岳飛的箭術很快便達到了百發百中的地步……
靖康之恥,北宋被金所滅之后,岳飛便率領著其部下南下開封,投奔到了深諳兵法與排兵布陣的宗澤的麾下,從對方身上學習到了一些行軍打仗所需的陣法……
隨后,岳飛就如同開了掛一般,在對金的作戰當中,連番的取得勝利,其軍職也得到了持續的提升,岳家軍就也在此過程中持續的得到了擴充,在收復了襄陽六郡之后,岳飛便被提拔為清遠軍節度使……
之后的北伐中原,岳家軍兵分兩路,收復了中原許多的失地,岳飛在朝廷以及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在此時達到了最高的位置。
紹興七年,南宋皇帝趙構召見岳飛,打算再撥給岳飛五萬兵馬,結果卻又在事隔幾天后反悔,搞得岳飛非常的郁悶,便辭職回到家鄉為母守陵……
同年的九十月間,金國要立宋欽宗趙桓的兒子趙諶為傀儡皇帝,岳飛便在奉詔入朝覲見趙構之時,提議其也立養子趙瑗為太子,也就是皇儲,以示南宋政權才是正統,對于岳飛的這個提議,宋高宗趙構不僅沒有接受,并且還因此責備了岳飛,認為其是武將干政。
而這時的宋金兩國因為連年的交戰,國力都已大不如前,在金太宗死后,金國的主和派掌權,且又與南宋的腐朽政權進行了正面接觸,表示要進行和談,此提議也正中趙構的心意,其便派秦檜與金國進行接洽,岳飛則對此表示了強烈的反對。
次年春,岳飛再次覲見趙構時,再次反對議和,認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但趙構卻對此根本不聽,而南宋朝中的主戰派則也在這一年當中,或罷官或被貶謫,以秦檜為代表的投降派則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
到了這年的年底,秦檜在面見金國使臣時,竟然跪在對方面前,且還答應取消大宋國號,從此宋朝只作為金國的藩屬國,且每年還要向金納貢,這樣的南宋也簡直就和亡國沒什么區別了……
第二年,為慶祝議和成功,南宋朝廷大赦天下,而岳飛則發表了一篇《謝講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趨附和議,誓要“唾手燕云,復仇報國!“,可謂是公然與朝廷唱反調。
又過一年,金國的完顏兀術發動政變,成功掌權,在殺光了朝內的主和派后,便親率大軍,兵分四路南下攻宋,而趙構則還幻想著能與金國再次達成和談,對于敵人的全面進攻,也是一點抵抗之心都沒有,派人給岳飛傳旨的內容,竟然就是“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
對此命令,岳飛也顯然是沒法接受,其率領著其岳家軍北上迎敵,竟一路打到了洛陽,隨后就又聯合各路的忠義民兵,對完顏兀術盤踞的開封形成了合圍之勢,但是,其余的幾路宋軍卻在此時相繼后撤,等不到援軍的岳飛,勢單力孤,便引來了完顏兀術所率大的強勢反撲,交戰的地點便是岳飛所在的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