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懷畢竟是這個時代的舊式軍人,他的腦子始終擺脫不了,對長官享受特權的思想束縛,這個就屬于必須交流的范疇了。
李中易一手訓練出來的這支鄉軍,其實和這個時代所有的軍隊,都有著本質性的不同,只不過他現在還沒有完全意識到罷了。
別的且不說,僅僅李中易“發明”炒米這一項,就值得大書特書。
限于整個時代的陳舊觀念,中原和江南地區的舊式軍隊,包括最精銳的后周禁軍,在機動作戰時的干糧,都是難以下咽,比石頭還硬的胡餅糠面大餅。
士兵吃不飽,體力不濟,別說打仗了,就算是行軍,掉隊的也非常之多。
也只有李中易的這支另類的鄉軍,可以在行軍過程中,吃上比較爽口的干糧炒米。
至于,北方草原的契丹人,他們在沒有高度漢化之前,僅僅依靠所攜帶的羊群和牛群,就可以很方便的填飽肚子。
再加上換乘馬的大量存在,所以,建國初期的契丹人,其機動作戰的能力非常強。
等到北宋丟掉產馬的河套地區之后,契丹人,包括后來的女真人,因為壟斷了稀缺的戰馬資源,從而奠定了對兩宋的長期戰略優勢。
后世的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志愿軍部隊穿插包圍美韓聯軍的時候,兜里裝的正是炒米,而且是七天的量,這就大大的增加了穿插部隊的機動性。
在扔掉沒用的累贅物品之后,鄉軍拔營啟程的速度,明顯加快。
趁著部隊正在整裝的機會,李中易命令火夫們,架起大鍋,抓緊時間燒開水。
折騰了一個時辰后,水囊里補足了涼白開的鄉軍們,再次上路。
高梁寨,位于八百里秦川的中麓,正好卡在從成州東進的咽喉要道之上,距離河池縣城,距離大約一百二十多里。其中,平路有七十多里,山路約為五十里。
按照這個時代普遍的行軍規律,平原地區30-40里天,山區10-15里天,李廷圭限令李中易趕到高梁擇駐防,顯然是在故意刁難他。
不過,李中易麾下的鄉軍,卻是這個時代的另類。由獵人和山民組成的鄉軍,無論腳力、體力還是耐力,本就超越常人很多。
因為膽小的緣故,李中易為了方便逃命,一直高度重視鄉軍的越野能力。
所以,行軍到下午未時五刻1415分,鄉軍們已經趕到了固山腳下的山口。
出于安全的考慮,李中易和郭懷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一塊,大軍原地休息,命令斥喉隊進山搜索前進。
郭懷把斥喉隊的隊正伍佰,叫到身前,仔細地叮囑了需要注意的事項,末了,又囑咐說“你的人,千萬不要擠到一起,要盡可能的撒遠一點,只要聽得見彼此之間的竹哨聲,就可以了。另外,沿途每半里路,必須留下兩個騎兵。萬一有警訊,大家可以接力跑回來告警。
伍佰大聲答應著,轉身欲走,李中易又叫住了他,補充說“每人帶上兩只竹哨備用。如果,敵軍很多,來不及悄悄的跑回來送消息,就吹出超長聲,讓后方的斥喉知道有大警。然后,你們就撒開腳丫子,往大山里逃命,別硬往山口來送死,明白么”
伍佰楞了一下,他居然紅了眼圈,低著頭悶聲說“香帥放心,小人但有一口氣在,也絕不會叫弟兄們中了敵軍的埋伏。”
這些斥喉原本就是從山區獵人里邊,精挑細選出來的。對他們來說,進入這片秦川大山,就等于是虎歸山林,龍游大海,恐怕比對自家婆娘的身體,還要熟悉得多。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