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你釀的是啥酒勁兒怎么這么大若是拿去醉仙樓售賣,肯定可以大賺一票。”孟仁毅的無心之言,倒是提醒了李中易。
李中易心想,靠著都江郾的福蔭,蜀國的糧食幾乎年年豐收,如今的糧價很賤,一百文銅錢可以買到半石糧食。
按照李中易的承諾,在河池戰死的五百多名鄉軍官兵,他們的家屬雖然都分到了田,可是,每月一貫錢的贍養費,卻需要李中易一直掏下去。
長此以往,只出不入,李中易就算是有座金山,也扛不住每月五百多貫,一年近七千貫的巨大開銷。
“確實需要想法子賺票大錢了。”李中易喃喃自語。
整個朝會期間,李中易的兩眼始終盯著象笏,一聲不吭,腦子里轉的卻是賺錢的主意。
由于已經和趙老二搭上了線,而且讓趙老二欠下了三個承諾,所以,向后周走私糧食的犯禁行勾當,李中易已經沒必要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這么干了。
哪里的客人最舍得花錢呢李中易琢磨過來,考慮過去,他發覺,男人都好酒色財氣四字。
而最能集中體現這四點的地方,除了青樓之外,還真找不出第二個更合適的地界來。
在皇權時代做生意,你隨時隨地都要提防皇家突然插手,把你釀的美酒,變成征用的御用品。
所以呢,賣酒不如借著出名搞拍賣,能賺一票是一票。等到孟昶覺得酒好,想獨占的時候,因為量不大,李中易也好有個輾轉騰挪的余地。
私釀的酒,自家飲用倒也罷了。如果拿來公開拍賣的話,繼續用官窯的酒壇子,就很有些不妥了。
李中易忽然想起,孟仁毅曾經說過,他的食邑內,有一座小型的私窯。窯工的手藝不比官窯差多少,主要是燒出來的瓷器的釉面色彩,受到了限制,不如皇宮里的豐富多彩罷了。
于是,李中易下值后,就去找孟仁毅。
孟仁毅聽說,僅僅酒壇子和掌柜的,就可以分到三成的利潤,當即笑得合不攏嘴。
“我說無咎啊,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自從變成夔王之后,我家里的開銷日益增大,可是,田里收的莊稼卻越來越不值錢了。這么一進一出,不瞞老弟你,我現在正為錢發愁呢。”孟仁毅的說法,略有些小小的夸張,卻和事實相去不遠。
親王的排場必須維持住,家大業大,有無數張嘴巴等著孟仁毅養活。這些還是小頭,最大的開銷的是,孟仁毅享受人生的巨大支出。
李中易了解孟仁毅的個性,只要是世面上流行的好東西,他都必須在第一時間內弄到手。
正好王府在最熱鬧的西市,有好幾座鋪面,平日里只是賣一些綾羅綢緞胭脂水粉之類的物品。雖然有些收益,利潤率卻不大。
畢竟,滿城的權貴都在暗中做生意,在一條街上,有好幾家賣同樣商品的店鋪,自然也就提不起價來。
實際上,對于李中易來說,就算是沒有鋪面,他的拍酒生意也做得下去。只是,孟仁毅家里的財政狀況,他略知一二。
這么鐵桿的過命兄弟,李中易絕對不可能吃獨食滴,有錢自然是兄弟倆一起賺哈。
店鋪準備好了,掌柜的也是現成的,李中易需要考慮的就是怎樣勾兌美酒的問題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