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幸好煉鐵爐沒有熄火,小人昨晚又加了一些木炭,保持了爐溫。不然的話。要想重新點火,至少需要五天以上的時間。”謝小三的解釋。讓李中易覺得非常幸運。
現在的節骨眼上,白白的耽誤五天時間,他還真是受不了
造箭坊內,只有小型的煉鐵爐,其實就是這個時代的化生鐵的坩堝爐,只是李中易不懂罷了。
首先是木匠上場。由王小乙領頭,比照著鐵矢箭頭的三棱錐形狀,在一個時辰內做出了一只木制三棱箭頭的模具。
王小乙按照李中易的要求,將木模具一切為二,方便將濕泥夾出箭頭的形狀來。
有了第一個實物的木模之后,王小乙就領著他的木匠班,照著葫蘆畫瓢,在兩個多時辰內,制造出了二十支這種木模。
李中易抽查之后,他發覺,除了王小乙親手制作的第一個木模之外,其余的木模外形都非常難看,不過,這種時候,李中易也顧不得那么多了。
只要里面頂用,外形難看,李中易完全沒有辦法計較。
這箭頭的木模,比羽箭上的鐵矢要大上一圈,看得出來,王小乙也是動了一番腦筋的。
五萬個箭頭,還剩下29天,黃泥干透大約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大約每天要生產出二千二百個箭頭。拋開次品的比例,每天至少要捏出3000個空心的泥箭頭,才有可能順利的造出合格的鐵箭頭。
好在到處都是黃泥,原料根本不需要發愁,于是,李中易調集了幾十個工匠,一邊擔水,一邊稀釋挖來的黃泥。
與此同時,李中易為了提高黃泥干透的效率,方便晚上可以烘干黃泥,命人又搭建起了一座建有火坑的木板房,大約三百平米的樣子。
危機關頭,一切從簡,火坑的夾縫,李中易只是命人用稀黃泥涂抹了一層,就草草了事。
李中易暫時只有二十個箭頭的木模,也只能安排二十個年輕的工匠,夾黃泥的箭頭模型。
別看人不多,由于工作簡單,黃泥充足,據李中易的私下觀察,最快的一個工匠,一個時辰內,居然夾出了二百個泥模。
嗯,李中易非常滿意,箭頭的工作,總算是有了著落。
接下來,李中易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鐵匠這一塊,為了實驗箭頭的泥模,究竟是否頂用。
李小七花了兩個多時辰,硬是在火上烤干了二十只空心泥箭頭。
李中易命李小七就在煉鐵爐的旁邊,挖了個小土坑,形狀只比空心泥箭頭略大一點,方便擺進去就可以了。
謝小三那邊有三十個工匠,六人一組,輪流上前拉動巨大的鼓風風囊,一個個累得滿頭大汗,卻咬緊牙關,等待換班的那一刻。
李中易見了此情此景,不由暗暗要頭,靠人力鼓風,效率太低,而且很難持續。
如今是沒了辦法,李中易即使有心改進將風囊改進為了可以反復鼓風的活塞式風箱,也已經沒有了那個時間來做實驗。
s今天的三更送上,繼續碼第四更,如果在凌晨24點之前,月票超過了338張,司空就加更。沒有月票,司空也不怪大家,酌情加更,多謝兄弟們的支持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