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就知道是這個結果,他索性起身告辭,去找高洪泰。
“不巧”的是,高洪泰剛剛離開三司使衙門,小吏們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有人說,高洪泰可能去面君了,又有人說,高洪泰可能去了政事堂。一時間,眾說紛蕓,就是沒個準確的話。
李中易來找高洪泰,不過是個幌子罷了,為的是迷惑著高、孫等人。
等李中易回到造箭坊后,李小七興奮的跑來稟報說“公子,咱們造出來的箭,傳透力極強,小人用兩石弓,一百三十步1。5米以外,可以射穿普通鐵甲三寸左右。”
李中易趕到現場,命李小七再次實驗了一遍,“嗖。”弓弦輕響,一支羽箭風馳電掣般鉆進掛在箭靶上的一副鐵甲,尾羽晃動不停。
李小七得意的一笑,說“小人不敢胡吹,要射肚子,絕不射胸口。”
李中易含笑看了眼李小七,他心想,這家伙都是老獵人了,這么點工夫都沒有,早就餓死了。
走到鐵甲旁邊,李中易仔細的看了看,發覺,確實如李小七所說,鐵箭頭狠狠的扎入鐵甲內,至少三寸。
如今的李中易已經不是軍事菜鳥,據他訓練河池鄉軍的時候總結的經驗,后蜀軍的弓箭,在不到一百步的距離,也就是相距一百三十米左右,用一石半的硬弓射擊,只能穿透兩層皮甲。
李中易不懂弓好壞,只能采取排除法,他扭頭命人取來老式方法生產的羽箭,想看看是不是箭的問題。
結果,同樣的距離,李小七發箭之后,羽箭明明射到了鐵甲之上,卻沒有扎穿,反而掉到了地面上。
李中易走過去,撿起兩種羽箭,經過仔細的比對,他發覺,老式羽箭的箭頭,居然折斷了,然而新式箭頭卻僅僅是略微鈍了一點。
有了這個驚人的發現,李中易又讓李小七分別用兩種羽箭,連續射擊了三次,結果卻都一樣。
李中易凝神仔細琢磨了一番,他猛然間意識到。應該是新的炒鋼法起了作用。
有了這個認識之后,李中易暗暗留了心,將來有機會的時候。一定用心改進煉鋼的技術。
如今的大周朝,看似強大,實際上危機四伏。北有契丹的鐵騎威脅,南方還沒有納入疆域版圖,中原地區的力量遠未整合進來,力量還很薄弱。
柴榮在世的時候,可以鎮得住場子。一旦他死了,王溥和李谷等人就會協助趙老二展開陰謀篡位的活動。
另外,張永德和李重進也不是省油的燈。各自都有地盤,是實打實的軍閥,土皇帝。
李中易舉目望去,手頭竟然沒有多大的本錢。去參與未來的國運爭奪戰。
即將和高洪泰攤牌的前兩天。李中易去三司衙門“上班”,批了幾份公文后,門前忽然來了一個內侍,宣李中易去垂拱殿。
垂拱殿一直是柴榮召集重臣們議事的主要場所,其政治意義非同小可。
李中易的嘴角微微一翹,心說,老子終于有資格進入垂拱殿,發表自己的意見了。
能夠在皇帝和宰相的面前說話。對于李中易來說,意味著他的理財能力。已經獲得了柴榮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