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中易如今的地位和閱歷,他豈能不知,如果沒有趙老二的唆使,王彥超怎敢冒此大不韙
在至高無上的權位誘惑之下,所謂的朋友之情,簡直不堪一擊。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李中易本質上是個惜命的家伙,為了家人的安全,他必須未雨綢繆。
等到敵人的屠刀,砍過來的時候,說什么都已經晚了
既然潤州的守軍很少,而且還分了兵,城墻又矮到可以架人梯爬上去,那么,對于李中易來勢或,有便宜不占,那才是二五零。
“傳令下去,按照丁戍方案,攻城。”李中易微微一笑,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隨著主帥的一聲令下,羽林右衛的軍卒們,一個個抿緊嘴唇,在軍官們的指揮下,展開了攻擊的隊形。
一直趴在箭垛口,默默的注視著周軍動靜的韓匡嗣,面上雖然顯得很鎮定,實際上,暗中死死捏緊的拳頭,暴露出了他此時此刻緊張的心情。
幾乎是堅不可摧的榆關要塞,居然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周軍的囊中物。韓匡嗣接到這個壞消息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他自己的耳朵。
韓匡嗣從小喜好醫術之道,頗得契丹宮廷貴人們的賞識,所以,在他的老爹中書令韓知古去世之后,韓匡嗣的官運依然亨通,如今已是響當當的中京副留守兼潤遷節度使。
飽讀詩書的韓匡嗣,屬于典型的文官,搞陰謀詭計,頗有一套,卻不怎么擅長帶兵打仗。
好在,韓匡嗣的副手,潤州兵馬都總管耶律斜軫,卻是契丹人里邊,少有的年輕軍事將星。
就在韓匡嗣糾結于周軍,是東進還是西進的時候,耶律斜軫卻一針見血的指出既然白溝河那邊沒有傳來皇帝陛下戰敗的軍報,那么,周軍必從海上來。
南京道一線,契丹人的精銳鐵騎云集,達十余萬之多。
所以,耶律斜軫料定,周軍必定不敢西出榆關,只可能選擇東進。
根據榆關附近牧民的稟報,周軍不僅僅有步軍,還有為數不少的騎軍。
就在耶律斜軫打算進一步查探周軍底細的時候,卻得到了哨探的密報,周軍果然東出榆關。
潤州守軍是個啥情況,韓匡嗣和耶律斜軫自然是一清二楚。明面上,潤州有兩千守軍,實際上,這些兵馬全是不擅長守城的契丹騎軍。
耶律斜軫深通兵法,治軍頗嚴,手下騎兵部隊的戰斗力,十分可觀。可是,他卻有個致命的軟肋,那就是從來沒有考慮過,騎軍下馬守城的問題。
契丹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從小就精于騎射,相對于少馬的周國漢軍,自然是優勢巨大。
若說率領部下突擊沖鋒,耶律斜軫頗有自信,即使他只有兩千騎軍,也足以在野外,拖死并擊垮機動力嚴重不足的周軍。
至少,在戰局不利于契丹的時候,耶律斜軫可以率領騎兵,從容擺脫戰斗,無馬的周軍只能干瞪眼。
但是,在知道周軍也有大股騎軍力量的時候,耶律斜軫清醒的認識到,靠他那些下馬的騎軍,上城墻死守潤州,恐怕是不成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