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質并不擔心被圍攻,他被李谷和王溥聯手打口水戰,早就不是一次兩次了,范相公應付起來,駕輕就熟,游刃有余。
以范質豐富的政治斗爭經驗,他其實最擔心的是,李中易這種不按照套路出牌的歪招。
李谷和王溥的正面進攻,壓根就動不得范質的半根毫毛,有符太后和小皇帝撐腰,你奈我何
李中易要的只是兵權而已,按照利益交換的邏輯,政事堂內依然是范質的天下。
現在,就跳出來和范質爭權奪利,對于李中易來說,是非常不明智的亂來。
反正,有李谷和王溥兩個頂包的,李中易樂得喝茶,想心事,躲清閑。
李瓊時不時的瞟幾眼李中易,他越看此子,越覺得是個成大事的模樣。
開平郡王府內,如今除了李虎還有些成就之外,其余的子侄和孫輩們,基本上都屬于混吃等死的高門紈绔,根本無法承擔起光耀門庭的大任。
可是,李虎雖然擅長練兵,帶兵,卻只是個典型的武夫而已。
承平的時間越久,武人的權勢,就越會被文官們所壓制,李瓊這個老狐貍自然看得到這一層。
李中易既不屬于文官集團,也不屬于趙匡胤和韓通的武臣集團,可是,中間的第三勢力集團也沒有認可他為盟主,典型的三不靠重臣。
李瓊心里明白,李中易是想給世人留下一個。他是純臣的好印象。
事實也是如此,朝臣們對李中易或許不親熱,卻也沒有厭惡到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地步。
以李瓊對李中易的深入認識,直覺告訴他。此子必有雄圖。
政治盟友,哪怕是的結了親的盟友,如果對方是個扶不起的阿斗,盟友也肯定做不長的。
先帝駕崩后,朝中的文臣們,大多聽從范質的號令。李谷和王溥各有一班人馬,跟著搖旗吶喊。
武臣和勛貴集團的勢力,則要分散得多,朝廷的禁軍主力,基本掌握在韓通和趙匡胤的手上。
跟著太祖郭威打天下的勛貴們,則分為了四到五個小集團。李瓊以前沒有兵敗于林虎子之手的時候,聚集在他身邊的老勛貴門第,其實是最多的。
不過,自從李瓊兵敗于南唐,且被柴榮所厭棄之后,聚集在他門下的老勛貴們,也跟著越來越少。反而成了最弱勢的一派。
江湖實力論,廟堂之上同樣如此,李中易如果失了勢,下場只會比李瓊更慘,家里藏著的那么多如花似玉的小妾,絕對保不住
散堂之后,李中易登上馬車,回開封府衙坐堂。路上。李云瀟小聲稟報說“爺,黃大爺那邊傳來消息,咱們派去宋州的信使,在路上突然失了蹤。”
李中易沉吟片刻,慨然一嘆,淡淡的說“起用第三套方案,再派人去。記住了,不和以前的人,有任何聯系。”
李云瀟答應著下去安排了,李中易斜靠在錦褥上,他雖然沒有證據,卻絕對有留有余地相信,他的人突然失蹤,肯定和趙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值此危急的時刻,宋州趙老二的老巢,一直是李中易派人監視的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