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筠不敢說話之后,范質再次作出了決策,他淡淡的說“可命石守信率軍駐扎于京城。”
原來如此
至此,李中易恍然大悟,此前許多想不明白的歷史事實,竟在剎那間,一目了然矣
好一個心計深沉的趙老二吶
李中易瞇起兩眼,盯在手中的茶湯之上,心緒久久無法平息下來。
石守信,竟然在暗中勾搭上了范質,并且獲得了范質的極大信任,這的確是李中易此前沒有料到的事情。
不過,此事大白之后,李中易這個熟知歷史走向的外來者,立即想通了很多不解之謎。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為何石守信最終有機會替趙老二,留下進入開封城內的要緊門戶
范質的安排,異常巧妙,朝中禁軍的兵權,一分為三,韓通、李中易和趙匡胤各占其一。
這么一來,哪怕趙匡胤巧取了開封城,也必定會面對另外兩方的瘋狂反撲,勝負實在難測
相同的邏輯,同樣適用于韓通或是李中易,禁軍之權被分割之后,韓、趙和李三人,瞬間形成了鼎足之勢。
再加上,范質刻意栽培的石守信,坐鎮于京城之中,天下大勢,可謂盡入范相公之手
千年之后的政治家,或是政客們,都懂得一個基本道理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老革命始終會遇見新問題
等楊炯草擬了敕牒和堂貼之后,范質進宮拜見了符太后。不大的工夫,就帶回了允可的旨意。
至此,范質的戰略性安排,已成定局。李中易這個實力最弱的藩鎮,反而因為范質對韓通和趙老二的忌憚,搖身變為大周的南征軍統帥。
根據范質的安排,趙匡胤為北征軍都總管,率領所屬的精銳禁軍以及韓通手下的四萬兵馬,合計七萬軍力。奔赴河東,阻截契丹和北漢的聯軍東進或南下。
韓通則暫時接任京兆府尹,率軍四萬,扼守于蜀地進中原的要害關口,以防不測。
很可惜,因為李中易擅長以弱勝強的盛名在外。范質僅僅只給了他四萬兵馬。不過,為了調動李中易出京,范質也沒敢把事情做絕,羽林右衛以及非常惹人厭煩的黨項騎兵教習們,也都派到了李中易的麾下。
一般情況下,兵馬未動之前,應該糧草先行。
只不過。由于北方的緊急軍情,不斷的傳回來,所以,趙匡胤的兵馬,最先動身,日夜兼程的趕往河東。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蜀軍要想出川。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韓通驟然接了分權的詔書,心里頗為不爽,故意在家里裝病,并沒有馬上帶人出發。
李中易倒是比較正常,他接了率軍的詔書之后,一邊安排楊烈和頗超勇整軍,一邊盯著三司使,要錢要糧要軍器重。
三司使,是范質的心腹門人,范首相不點頭,他哪敢隨便將糧草輜重,交給李中易呢
李中易也不想逼得太緊,故意只是采取公文往來的方法,和三司使打嘴巴官司。
大周分三路出兵,而且都是重兵集團,這紙可是包不住火滴,這么大的事情,消息眨個眼的工夫,便傳了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