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祥微微一笑,拱手說“白行兄乃是名將,豈不聞大帥嘗言之兵家要訣竅設伏不成,絕不可擅追的戰術原則”
楊烈顯然已經贊同了宋云祥擬定的作戰計劃,只不過因為地位頗高,需要他首先開腔,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罷了。
緊接著,在折家將的注目之下,李家軍的將領們按照各自的地位,依次出來發問。
大多數情況之下,宋云祥都可以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不過,折從阮冷眼旁觀,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在更具體的細節方面,宋云祥畢竟也有考慮不周的方面。
折從阮看得很清楚,宋云祥面對計劃中的瑕疵,非但沒有絲毫的遮掩辯護,反而還主動承認錯誤,并命手下的參議們,一一補充進作戰計劃之中。
李家軍的參議司之中,人數異常之龐大,分工十分明確,各司其職,行動效率也驚人的快。
半個時辰之后,經過眾將補充之后的嶄新作戰計劃,正式出爐。
折云水望著更加細化,用炭筆補充的計劃文本,不由暗暗感慨不已難怪李中易要說,身為統帥的他,只需要處理一些特殊的軍務,毋須一頭扎入文牘故紙之中。
據折云水的暗中觀察,李家軍日常的行軍扎營等軍務,皆有專人按照軍規辦理,這就極大的減輕了李中易限身于瑣事的壓力。
嗯哼,在折家軍中,能否推行這種好軍規么
折云水思考再三,只能十分遺憾的暗暗搖頭,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和精干高效的李家軍相比,折家軍中論資排輩的現象,異常之普遍。軍中的將領們,動轍便是折云水的叔伯長輩,這些人一旦擺出老資格或是端出長輩的架子,折云水只能干瞪眼。
此所謂,百善孝為先,長輩大于天的負面影響
經過短暫的確認程序之后,李中易親手在新計劃書上面畫押并鈐印,到此為止,作戰計劃書正式生效。
按照新計劃,大軍轉道向北之后,折家軍就要負責半道設伏,牽制住很可能跟蹤追來的契丹精銳騎兵部隊。
大降大雨,既不利于步戰,更不利于馬戰,相對而言,天氣因素明顯偏向了聯軍這一方。
聯軍重新上路之后,大雨依舊磅礴,李中易隨手抹了把臉上的冷雨,下意識的扭頭望向東京汴梁的方向。
趙老二,面對這種復雜的局面,你會怎么做呢是繼續完成即將開場的陳橋兵變呢,還是想靜待最佳時機呢
“無咎,你給老夫說實話,你究竟懷疑的是誰”折從阮見四周都是李中易的親信牙兵牙將,他按捺不住憋了很久的疑問,直接逼問李中易。
s稍微晚點,肯定還有一更。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