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契丹人的異常之舉,參議司派出最精銳的哨探,四下探查了一番,最終發現耶律休哥”宋云祥念出的內容,可謂是震驚四座。
李中易一邊飲茶,一邊瞇起兩眼,側耳傾聽參議司制訂的乙計劃。
乙計劃,其實就是參議司以前制訂的奪取雄州和霸州作戰計劃的翻版,所不同的是,大軍經過一天的急行軍,已經趕到了大名府而已。
末了,宋云祥補充說“靈帥一直教誨咱們,盡量爭取主動,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所以,參議司認為,只要我軍不上勾,斷然北進,那么,很有可能吸引契丹人來追。嘿嘿,只要契丹人敢追來,我軍便可在運動中趁機殲滅之。”
竹娘發現,李中易臉上笑意一直沒斷過,顯見,心情十分舒暢。
盡管竹娘的生活中,只有李中易和折賽花最大,但她卻也心中有數,李中易的好心情,和部下們與日俱增的指揮作戰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
對于耶律休哥,李中易雖然未曾謀面,卻也早有耳聞。
鼎盛時期的契丹名將,大多不是浪得虛名之輩,尤其是耶律休哥,能夠被稱為契丹第一名將,肯定是頗有幾把刷子滴。
不客氣的說,李中易此前的連戰連捷,和耶律休哥過于信任契丹人的野戰能力,息息相關。
說句心里話,此前,耶律休哥如果集中十萬契丹精銳部隊的優勢兵力,和李中易打一場正面決戰,恐怕李中易的勝算,不可能超過三成。
道理是明擺著的,契丹人擁有強大的機動能力,即使李中易利用火罐和鋼弩的威力,在陣地戰中占了便宜,也不可能追上去,將這十萬之眾一口吞掉。
只要吃不掉耶律休哥,難免會被占盡機動優勢的耶律休哥纏著打,這也是契丹人最擅長的所謂狼群咬虎戰術。
無論是契丹人,或是黨項人,他們和中原軍隊的戰斗之中,大多不是靠正面進攻,來取得勝利。
往往,中原軍隊因為承受不起,后勤輜重被游騎兵所截斷,導致軍心大亂,于撤退途中,被契丹人捕捉到了戰機,然后被咬得遍體鱗傷,大敗虧輸。
類似的戰例,在史書之中,綿綿不絕,令人印象異常深刻。
所以,河池鄉軍開始,李中易就異常重視烙餅等易儲存軍糧的制作和攜帶。
到了如今,不得不說,由于謹慎小心的好習慣,李家軍隨時隨地都可以開拔。而不需要擔心臨時埋鍋造飯,不僅拖慢進軍速度,容易因為煙火導致暴露行蹤的弊端。
李中易默默的傾聽著部下們暢所欲言,卻遲遲沒有表明態度,這是他一直以來的良好習慣,多聽多分析,更有利于作出正確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