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觀察之下,李中易發現,施工現場的契丹俘虜們,做事的速度明顯比剛才,快了數倍之多。他們低著頭,扛起麻袋就走,再無東張西望,交頭接耳的情況出現。
李中易暗暗感慨不已,這些契丹蠻子,天生就畏威而不懷德
草原上的雄鷹們,哪怕再高傲,也會在鋼錐和饑餓的威懾之下,被訓練成乖巧聽話的職業獵鷹海東青。
李中易的目標太大,又是一襲儒衫,他在城門口露面不久,臨時委任的城門工程總監督劉士昌就聞訊趕來。
李中易擺了擺手,制止了劉士昌的行禮動作,“毋須多禮,我只是對三合土,有些好奇而已。”
“大帥,請隨小我來。”劉士昌依然有些不太適應,目前這種“無禮”的狀態。
李中易跟著劉士昌,走到了三合土的施工現場,他停下腳步,定神一看,卻見現場的工人們,正將一筐筐白色的生石灰,倒進一個挖好的大坑之中,混合進黃土和細砂之中,用粗大的木棍反復進行攪拌。
“老劉,這些石灰和細砂,從何而來”李中易好奇的問劉士昌。
榆關只是深處契丹腹地的一個普通關隘而已,除了戰馬、草料、弓刀槍箭等必備的軍需物資之外,其余的物資,顯然不會配備這么多。
劉士昌拱手介紹說“這些細砂,其實是從海灘上,挖出來,磨細的。我父親以前給皇帝家當差的時候,朝中的文武大臣之家,幾乎都備有石灰。所以,就命人收集了來。”
“另外,我又命人新建了百余座燒制石灰的小窯,肯定夠用了。”劉士昌領著李中易,走到城墻上的另一側。
李中易手搭涼棚,定睛一看,卻見山腳下的空地上,果然建有密密麻麻的石灰小窯。
“大帥可能有所不知,一般的石灰窯,燒制石灰的時間,至少需要兩天,然后還要等窯內的溫度徹底降下來,這又要十日左右,才能取灰。”劉士昌談及他的專業領域,端的是神采飛揚,“我祖父發明了一種方法,只需要在窯內添加這種物料,三日即可取灰。”
見劉士昌想靠近李中易,竹娘本欲阻攔,卻被李中易使眼色制止。
劉士昌湊到李中易的耳旁,小聲嘀咕了一陣子,李中易頻頻點頭,末了贊嘆道“這可真是高手在民間吶。”
在這個時代,但凡有些手藝的匠人,都會將家傳的獨門絕技,視若珍寶。
如果不是絕對信任李中易,劉士昌的秘技,除了傳授給他的兒子以外,絕不會透露給任何人。
這時,奉命配合劉士昌的一名指揮,快步跑過來,捶胸敬禮大聲報告,“稟劉總監督,第四批契丹俘虜押到,請指示。”
從什長到指揮,中間隔了副隊正,隊正以及副指揮,至少三級官階。
竹娘注意到,劉士昌面對職務遠高于他的指揮,卻不像方才見李中易的時候,說話都不利索。
當著李中易的面,劉士昌從容下令“挑土隊還需要二十人,攪拌隊尚差五十人”將工作一一細致的做了安排。
李中易看了劉士昌的表現,不由暗暗點頭,末了,就聽劉士昌說“臨時趕制大門顯然已經來不及了,懇請大帥允準,拆了城中將軍府的大門和二門。”
“準了。”李中易的最后一個比較擔心的大問題,就在劉士昌的建議之中,得到了徹底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