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榆關的繳獲,李中易其實并不太在意,他最需要的是調虎離山。
目前,契丹人的精銳重兵集團,大致分為三塊耶律休哥的南下集團,幽州的南京道集團,以及跟在契丹睡皇身邊的皮室軍主力集團。
耶律休哥遠在中原之地,短時間內,肯定無法趕來,且放到一邊。
皮室軍主力,正跟著睡皇進行春捺缽活動,地點遠在上京道,可謂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那么,駐扎于幽州的契丹駐軍,距離榆關不過區區數百之遙,他們顯然才是李中易最需要打擊的目標。
只是,榆關雖然重要,卻遠不如幽州那么具有戰略性意義。
不夸張的說,失去了幽州以及境內漢人的契丹人,在和大周帝國的長期對峙之中,絕對會首先躺下。
只要大周拿回了燕云十六州,便可依靠古長城,據邊墻守護住北部邊境,確保河北、河南富饒之地,不受損失。
北方天氣寒冷,牲畜極易大面積凍死,這沒了吃的東西,契丹人除了南下打草谷之外,就只能等著餓死。
契丹人得到了幽州之后,恰好解決了,過冬的食物問題,不至于實力大受損失。
不僅如此,長年的和平發展,使幽州漢人所掌握的冶鐵技術,遠遠勝于自從唐末以后,就四分五裂的中原地區。
所以,李中易并不打算去硬碰,重兵云集的幽州,而是要通過反草谷的囂張行徑,激怒契丹人,迫使他們失去理智,以達成引蛇出洞的戰役目標。
現在,捉了這么多俘虜,李中易就需要從口供之中,找到最有價值的情報,達成精確打擊的目的。
宋云祥很清楚李中易的戰役構想,所以,關于繳獲和俘虜方面,他盡量長話短說,讓李中易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也就足夠了。
“爺,根據審訊的結果,小的覺得有能力調動幽州契丹人的,主要是契丹蕭皇后的生父親奚王蕭天應,以及契丹南院大王的長子耶律花山。”李云瀟接著匯報的審訊的結果,而且成效十分顯著。
李中易摸著下巴,仔細的想了想,就按照往常的慣例,把問題交下去,讓眾人一起商議討論。
劉賀揚率先表態說“我以為,如果不能集中兵力,同時捉住這兩個人,倒不如直接把目標對準契丹南院大王的長子。”
廖山河擺了擺手說“老劉啊,咱們和契丹人打交道,絕非一次二次了,這幫蠻子向來重財帛,而疏親情。”
李中易有趣的望著劉賀揚、廖山河二人,他們倆都來自于朝廷最精銳的禁軍殿前司捧圣軍。
可是,也不知道怎么的,劉、廖二人,往往意見相左,并且的爭鋒相對,實在是一對歡喜冤家。
一直沒發言的馬光達,見李中易朝他看來,便拱手說“相帥,我倒覺得,耶律花山比較適合,畢竟,他的父親就是掌握幽州兵權的南院大王兼南京留守。俗話說得好,鞭長莫及,想那蕭皇后的生父,既是奚王,身邊的實力想必不會太差。”
李中易點頭微笑,明確鼓勵馬光達,再接再厲,繼續給出精彩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