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過的一顆心馬上收縮成一團,他收緊韁繩,緩緩讓戰馬減下奔跑的速度,下意識地用舌頭舔了舔干涸的唇緣,回歸的道路已經被契丹人完全封死了,怎么辦
思索片刻,李過畢竟是久經殺場的老兵,僅僅猶豫了一會,決心率隊返身向東走。
一行五十余人剛掉過馬頭,就聽有人驚叫了一聲“快看,有敵情。”李過迅速轉身仔細一看,大漠的東邊遠處煙塵滾滾,隱有風雷之聲。
李過本就是草原人,馬上明白過來,那是契丹人的大隊騎兵,看樣子至少有二千人,還沒等李過反應過來,西面也出現了契丹人的影子。
東南西北四周都是契丹人,李過知道情勢已經不可收拾,恐怕以后再也沒有返回榆關的機會了。
李過橫下一條心,果斷下令道“掉頭往北,我和楊小乙在前突擊,其余的人千萬別掉隊。”斥喉營里的都是訓練有素的戰士,聽了李過的命令后,迅速掉頭快馬加鞭地撤離險境。
契丹新任幽州兵馬副都總管耶律納蘭拔出長刀,威風凜凜地向前一指,麾下的將士們吶喊著向南蠻子狂追了過去。納蘭接到的命令是,不許放過一個斥喉兵,一定要把榆關的眼睛全部打瞎,為攝政王將來的大舉南下掃除必要的障礙。
納蘭這次率一萬鐵騎南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打擊南蠻子的斥喉營,在歷次榆關爭奪戰中,楚雄的斥喉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耶律休哥和楊烈對峙多年,他知道楊烈確實不愧于名將的稱號,如果不把楊烈的眼線消滅干凈,耶律休哥已經失去了南下突進中原的信心。
在清河屯,納蘭設下圈套一舉消滅了張左率領的榆關五十名精銳斥喉,戰果可謂輝煌。
納蘭很聰明,他沒有繼續沿著西北方向南下,而是掉頭往東,利用機動力強悍的優勢擺脫了榆關軍的追擊,從而躲開了楊烈設置的陷阱,跳出了榆關軍的伏擊圈。
納蘭知道大部隊行軍不易保持機密,臨東來的時候,他將所部騎兵分為了五部,每部之間相距二十里路,以保證能夠及時相互支援。
納蘭一邊追擊李過的斥喉兵,一邊派人去通知臨近的兩部人馬從側翼包抄,務必要將可恨的榆關斥喉屠殺殆盡。
李過側頭看見南面的煙塵越來越大,心知這次遇到了天大的麻煩,活著回榆關的希望已經十分渺茫。
楊小乙根本沒有去關注后面緊緊追趕的契丹人,一雙大眼睛始終注視著大哥李過的騎姿,從李過的一舉一動中汲取有用的東西。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殘酷作戰,楊小乙沒有任何理由懼怕貌似強大的契丹人。
這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心理優勢,與赤立德的奮死拼殺,激發了楊小乙叢林之王的獸性。野獸們為了生存而拼命,在野獸面前毫無正義與道德可言,狹路相逢勇者勝,堅強的活下來才是叢林生存的最高法則。
在叢林里,楊小乙白天要小心猛獸的襲擊,晚上也不能太平,掠食者的威脅每時每刻都存在,多年以來鍛煉出了驚人的警惕性。
身后的大隊契丹人在楊小乙眼中不過是狼群的擴大版本罷了,沒有什么可怕的。楊小乙特意找李過多要了一把強弓和三壺箭,上次與赤立德以命相搏斗時,有弓無箭險些喪命的深刻教訓,他牢牢的記在了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