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主說了,滑陽郡王和李無咎相交莫逆,咱們待李瓊親善一些”范明的話沒說完,但楊炯已經完全明白他的未盡之意。
楊炯笑了笑,說“穩住了李瓊,就等于是讓李中易吃下一顆定心丸,老師他老人家果然是用心良苦啊。”
也許是楊炯的笑聲突然變大,范明情不自禁的皺了皺眉頭,他再次想起范質的另一個點評楊博約謀大局而輕細節,在這上頭遲早要栽跟頭滴。
唉,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才子必傲物的道理吧,范明很無奈的領著楊炯進了后花園。
看茶上點心落座之后,范明隨便找了個借口溜之大吉,沒辦法,楊炯此人自以為聰明,老喜歡套話。
范明身為范質身邊的老仆,他知道的范家機密大事絕對不少,可問題是,他敢說么
上次,范明無意中在楊炯的面前說漏了嘴,結果,硬是被范質冷落了大半年,幸好在主母的幫助下,尋了個良機這才轉寰過來。
范明失勢之后的所見所聞,完全可以寫一本百十回的章回,簡直是罄竹難書,往事不堪回事吶
楊炯獨自坐在花亭之中,一邊品茗,一邊漫無邊際的瀏覽著后花園的美景。
范質沒得勢以前,曾經在開封城中,換過好幾次住處。那個時代,范質不過是區區從七品小官,又為官十分清廉,壓根就買不起皇城根下的宅子。
楊炯至今清晰的記得,范質曾經感慨萬千的說居開封,大不易
說實話,類似的感觸,楊炯并不比范質少,直到現在,他楊某人依然租住在民宅之中。
楊炯沒被提拔為正六品的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之前,不過是政事堂的提點五房公事堂后官,實權雖然不小,品級卻駭人聽聞的低。
千里作官只為財,這話放到貪婪成性的銅臭子李中易身上,倒也算得上是恰如其分。
然后,范質和楊炯卻偏愛權勢,而淡看財帛,就清廉而言,他二人秒殺雁過拔毛的李無咎。
實際上,李中易被私下里稱作銅臭子,其實是出自于楊炯的手筆,其目的異常清晰,在士大夫以及民間,搞臭李中易的名聲。
李中易或許知道是楊炯暗中干的好事,明面上卻絲毫不受影響,見了楊炯也沒小心眼的故意夾磨于他。
楊炯其實心里也頗為有數,整個大周的士大夫階層很不待見李中易,與之相對應的是,李中易顯然也沒把士大夫們放在眼里。
李中易在開封的時候,世面上時不時的傳出一些關于李中易留言,大多是一些被士大夫所深惡痛絕的離經判道之語。
其中,最令楊炯惱火的是,李中易居然妄言工匠或許可以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