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難怪李瓊會有擔憂,千年以來,重農抑商的思想,怎么可能輕而易舉的消失了呢
李瓊不是一般人,他曾任多年的內閣首相,一般性的道理肯定無法說服他。
李中易想了想,說“老相公有所不知,只要皇家錢莊在手,這些商人們就翻不起大浪。”
李瓊是典型的舊式武將,他哪里懂的,壟斷性錢莊的厲害
商業資本,只要無法越過控制金融這一關,就永遠都無法威脅到朝廷的安全。
資本主義,發展到高級階段,必然要控制銀行類金融機構。
哪怕商人再有錢,總要找銀行借錢周轉吧
李中易只要捏住了銀行的牛鼻子,就等于是拿住了商人們的七寸,讓他們只能跟著朝廷的指揮棒走。
這個時代的首富,做的都是壟斷生意。比如說,徐淮的鹽商們。
李中易把南洋四國的貿易權,拍賣了出去,就是想做個示范。告訴廣大的商人們,海上貿易的利潤,比鹽商們還要大,就像是舀水一般的輕而易舉。
無利誰起早
至于,皇家貿易船隊的事兒,李中易從來就沒有想過。
尼瑪,皇家壟斷的糧行,居然都敢出現虧損,這就應了那句老話不是自己的錢,誰會心疼
“皇上,海商們個個發了大財,朝中有人已經眼紅了。”李瓊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忍不住的說了實話。
李中易微微一笑,這就和改開之初一樣。剛開始,全民國企有編制的工人,瞧不起個體戶。
然而,當個體戶們擺張竹床賣拖鞋,都可以發大財,買房買車抱美妞的時候,工人們的那點工資,就顯得格外的寒酸了。
權勢和金錢,都是社會必需的資源。
當社會資源,開始向商人傾斜之時,下海經商也就成了必然。
財帛動人心吶
“成啊,還是老規矩,大家湊錢認股,湊出多少錢,我就補多少錢,有財大家一起發。”李中易心里很清楚,站在李瓊身后的那些人,不可能比豪商們更有錢。
但是,站在李瓊身后的那些人,各自都有朝中的人脈和權勢。
這年月,權勢和人脈,也是資源,而且還是很強勢的資源。
如果硬壓著不讓有權的人賺錢,那個怨氣就會捅破天去了
以往,有權勢的人,明面上抑商。實際上,私下里都讓親戚或是家奴經商賺錢。
權貴們,哪有做生意的本事不外乎利用權勢,搞壟斷,耍特權,欺行霸市,敲詐勒索。
這種搞法,破壞的是國內的商業生態,后患無窮
現在,李中易放開了海上貿易的口子,就是把禍水東引,讓權貴們把注意力放到菲律賓和印度次大陸上面。
針對豪商們,一萬貫一股起步。面對權貴們,李中易沒有要求基礎股本,反正吧,還是老規矩,想參與的,大家一起計算股本。
出錢多的,占股多,利潤分的多。同理,若是虧損了,也虧得多。
經商,除了壟斷經營的鹽之外,其實沒有穩賺的生意。
但是,殖民海外就不同了。權貴們的收益很可能不如大海商們,但是,勝在年年有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