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記者群里,有幾個記者毫不掩飾自己的嘲諷,愉快的聊著天,就在他們一邊嘲笑著華藝這一次的危機公關多失敗,一邊炫耀著自己會如何如何應對的時候,在京都娛樂報的報社內,卻也有幾位同行對著他們的言論露出了嘲笑的表情。
“這些家伙還真是夠無知的,看東西只看到了個表面,偏偏還一副洋洋得意的模樣。”
“估計是菜鳥吧。”
“不過華藝還真是狠啊,這個通告一出,這幫粉絲幫組合的決心更堅定了,忠誠度大增啊。”
“不過就是損失了一些好感度啊。”
“這話可不對。”一名帶著眼鏡的中年人忽然從轉彎處走出來,眾人見到他后,連忙起身打招呼,口稱主編。
“粉絲和經紀公司本來就是處在對立面的,何談什么好感度?與其追求這種不切實際的東西,倒不如讓旗下的組合享受到最大的利益,華藝這一次宣傳的決策者,深諳此道。”
這名主編稱贊著的時候,作為這一次臨時宣傳的決策者,聶唯也在和王忠磊談論著這件事兒。
“經紀公司在粉絲眼中很難會有好印象的,畢竟要讓偶像賺錢,就必須讓他們工作,但是你讓他們工作,粉絲們就會嫌你累到了他們,你要是不讓他們工作,且不說能不能賺到錢,到時候粉絲肯定會扣你一定不重視他們家偶像的帽子,說不定還會冤枉你雪藏他家偶像呢。”
“還真是,做演員的經紀和做偶像的經紀竟然有這么大的區別啊,漲知識了。”王忠磊笑著說道。
這一點聶唯也是有著原時空很多的經歷才總結出來的。
往往那些打造偶像的經紀公司,和粉絲之間的關系都不會很好,反而是那些專心經營演員的經紀公司,反而會和粉絲之間少些沖突。
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偶像需要時時刻刻的曝光度,而演員則不需要。
當然,也和兩者間粉絲受眾不同有關,但既然華藝要做偶像組合,就必須要對偶像組合、粉絲與經紀公司的關系有所了解,聶唯專門花了一段時間整理了相關的資料,趁著今天的事件,拿給王忠磊看一看,讓他稍微借鑒一下,也好在日后管理這支組合的時候少走些彎路。
而且華藝目前在打造偶像這一塊是投入的越來越多,前有程坤和范彬彬,現在又組合,還有4,尤其是后面兩個組合,雖然未來側重點會不同,但肯定都要走一段時間的偶像路線,提前做好準備,有備無患。
“嗯,讓組合受益,就是間接讓公司也跟著受益了,而且你不是還準備了殺手锏么?”王忠磊笑著說道。
“沒錯啊,所以才在這個時候把忠磊哥你叫過來,我們也是這場戲的演員呢。”
之前的含糊只是為了打個幌子,讓粉絲們同仇敵愾,更有凝聚力的面對華藝這個大,但是華藝內部畢竟已經做出了決定,五人全部都留下。
這是粉絲需要的結果,不過必須要用一種合理的方式來解決,不然讓粉絲知道他們抗議只是在做無用功的話,那種受到欺騙的感覺,會把現在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凝聚力和忠誠度瞬間敗光。
到時候對于組合的打擊可就大了,很可能五個大男孩會背著騙子的名號出道。
而如何圓這個謊也很簡單,畢竟五人結果沒有公開宣布,知道的也就那么幾個,都已經被王忠磊下達了封口令,除此之外,聶唯、王忠磊和羅媛作為最后的考官,還要再演一場討論的劇情,而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時里面要突出因為粉絲的意愿,三人最終一致決定五人全部留下就可以了。
聶唯等人很快就找好時間,補完了這一段錄像,然后由聶唯親自監督來剪輯,做到不露一絲馬腳。
而上萬粉絲請愿這件事兒也沒有就此告一段落,雖然那一撥褪去,但是后續卻十分的堅挺。
每天都會有大量粉絲去華藝的官網留言,而造成的影響,還吸引了不少吃瓜群眾,短短幾天內,本來剛破萬的粉絲俱樂部,付費粉絲的人數竟然又漲了五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