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點這么多,g34因而得以大量裝備到德軍各級部隊,也成了德軍各種裝甲車輛的制式武器。
在實戰中,g34確實很實用,得到德軍上下的一致肯定,成了德軍步兵的火力支柱。
不過,g34缺點也很明顯
結構太復雜,直接導致制造困難。
也就是說,不改進的話,很難大量制造,從而大批裝備部隊。
事實上,根據g34的生產能力,德國軍方經過計算,赫然有所發現。
即使所有工廠全部開足全部馬力,甚至玩人歇機器不歇,也無法滿足前線的需要
為此,各武器研制部門,一再受到上級部門的改進催促。
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槍械史上永恒的經典,也就是二戰當中最厲害的機槍g42通用機槍,誕生了
受到波蘭的一款機槍設計圖的啟發,德國金屬沖壓專家格魯諾夫博士站了出來。
他對g34進行了多項重要的改進,因為這個方案遠超其它方案,并順利中標。
g42的研究成功,其實是槍械生產技術的重要突破。
他并不是槍械設計師,而是一名金屬沖壓技術的專家。
看到一線部隊對機槍的需要量很大,他以專業的眼光認為,按照傳統槍械制造工藝,很難滿足這樣的需要。
這還不算,制造加工的時候,費時費力不說,還格外浪費材料。
為此,他提出,可以采用金屬沖壓工藝制造。
也就是說,制造的時候,大量使用簡單的沖鉚件。
在實際生產中,用這種方式生產的g42,非常省時省力。
毫無疑問,對于金屬資源缺乏的德國來說,這位科學家做出了極大貢獻。
不得不說的是,當g42剛剛裝備部隊的時候,其它國家的諜報人員就得到了這個軍事機密。
在他們看來,這是一款粗制濫造的武器,是用一些鐵片和一根鐵管拼湊起來的。
在給祖國的回復中,他們表示德國已經不行了,他們極端缺乏原材料,就連作為戰術核心的機槍,都開始糊弄
不過,當本國的槍械制造專家得知這個情況后,卻是大吃一驚。
憑借著專業知識,他們清楚的知道,德軍在機槍制造方面,已經遠遠領先了他們。
其實,后來的實戰,也很好的證明了他們的猜測。
g42是全天候、全地形武器。
作為德軍的火力支柱,射殺了數百萬盟軍士兵。
而它那特有的響聲,讓幾乎所有盟軍士兵,都表示頭皮發麻,并魂飛膽喪。
1942年起,德軍正式開始裝備該槍。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該槍生產了100多萬挺。
事實上,二戰結束后,這款大殺器還在大量使用。
并且,它還不斷經歷升級換代。
聽到葉天有關于g34的改進方案,希特勒非常興奮。
也是,如果方案可行性很強的話,德軍的戰斗力,絕對還會再上一個大臺階。
這樣,爭霸全世界的小目標,就多了很多可行性
為了保險起見,希特勒還問了問在場的將帥們。
讓希特勒激動的是,將帥們都表示,這個方案貌似很不錯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