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府的崛起終究代表著女性和皇權聯起手來對外廷造成足夠的壓力。
世上最穩定的結構是三角形,這是工部在去年就已經經過無數試驗之后提出來的觀點,并且已經寫入了不少書院的教材。
而當今圣上最擅長的,顯然也是制衡。
三角形顯然最穩固。
所以李藎忱一直作為三角形的一個角,牽引著南北、文武,以及現在的內府和外廷。
但是和南北官員、文武官員之間的對立不同,內府是李藎忱憑空制造出來的。
內府掌控的實際上就是后世所謂的第三產業,而外廷掌控著第一和第二產業。
李藎忱想要刺激經濟的發展,當然就需要刺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工業的發展現在不需要過多的刺激,自己就在按部就班的往前走。
但是第三產業這里,終究還是差了點。
陛下現在等于是動用皇權,把皇權加在內府身上,形成皇權和內府同時與外廷的對抗。
沈君高認為陛下這樣有點兒冒險了。
畢竟不是所有的外廷官員都是一心要反對內府的強大,甚至于直接去和皇權作對的。
至少禮部不會,農部不會,這兩個尚書一個是陛下最忠實的擁舔躉狗,另一個更是天子門生。
軍方肯定也不會有意見,對于他們來說,跟著李藎忱走,顯然要比和那些文官們爭爭吵吵來得輕松得多,反正陛下已經勾勒出來一個龐大的藍圖,世界之大,本來就超乎想象,所以以后大漢無論想要征服什么地方,都不可能離得開軍方。
軍方沒有什么好擔心的。
跟著陛下,那么就永遠有功勛。
實際上真正會反對陛下如此抬高內府的,是剩下的幾個部門,甚至工部和商部這些李藎忱一手扶持起來的部門都很有可能在其中。
因為內府的崛起實際上也是在搶奪工部和商部,尤其是商部的一些任務。這些酒樓啊,茶樓啊,按理說都應該屬于商業發展才對。
不過現在內府和商部之間廣泛的展開合作,對于這些處于雙方工作交叉范圍內的對象,基本上都是以內府為主,商部為輔。商部至少還是參與其中的。
商人重利,商部官吏們和商賈們打交道時日多了,多多少少的也都沾染了一些這種風氣。他們顯然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和龐大的內府抗衡的,而且內府也并沒有把手伸出服務業,進入到商部所管轄的其余區域內,比如錢莊等等的意思。
甚至內府本身還是各個錢莊的大客戶,不少錢莊可都和本地內府有廣泛的合作。
因此真的讓商部去和內府作對,這些已經被朝中官員冠上“奸商”名號的家伙們肯定不會去做。
而工部又是一群只會搞研究的科研瘋子,同樣指望不上。
因此朝堂上對內府反對聲音最大的官員,基本上都出自于陳叔慎的戶部、沈君高的刑部以及袁承家的吏部,最多再加上原本就游離于各方之外、自成一體的御史臺。
在沈君高看來,這個陣容顯然并不夠強大。
而且這些官員基本上都出身江南,他們又不能過于抱團,這樣只會引起陛下的反感。
你們江南官員是要造反么
更何況現在坐在皇后位置上,主持內府事務的是誰
是樂昌殿下啊。
出身江南的官員,本來就把樂昌看作他們在后宮之中的依仗,誰愿意去和樂昌殿下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