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雖然她折騰了自己個兒,卻是實在舍不得折騰鬧騰了一整天的孩子們了,交代小家伙兒們早些歇下,明個兒早起跟她一塊過去給烏拉那拉氏請安,也就算了。
還真別說,爾芙大概是之前真的太過疏忽規矩這事了,她到正院送還對牌,連烏拉那拉氏都是一臉的驚訝,那模樣就好像是活見鬼了一般。
對此,爾芙又是一陣心虛。
她這之前是得多么的大大咧咧,居然疏忽了遵守大多數人共同定下的這種流傳數代的規則
要知道滿人入關百年,為了不引起那些抱著祖宗規矩不撒手的漢人的排斥,的要漢化,從康熙老爺子那若干個兒子的名字就能看出一二分,更別提之后幾朝的皇子的名字了,順治、康熙兩位老爺子更是一直想著怎么融合滿漢,希望能讓兩個不論是習慣、風俗都不盡相同的民族,能和平共處在這片豐茂、優渥的土地上。
不過就算是如此,一些抱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想法的老頑固,那也是一條道走到黑的想要反清復明,把他們這些個粗人趕回到關外去。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康熙老爺子一面數次南巡的在那些文人舉子跟前刷存在感、刷好感,一面拉攏著強有力的盟友,號稱擁有黃金血脈的草原蒙古鐵騎的同時,還不忘敦促著滿洲八旗的子孫學漢人的規矩,連深宮里的嬪妃冊封位分都是遵著前朝的規矩來。
這些規矩,不單單是一種規矩了,還是一種面子工程,讓那些個覺得滿人粗鄙的漢人看看,我們也是同樣能做到這么守規矩的,只是像爾芙、烏拉那拉氏這樣子出身八旗鐵騎的貴女,對于規矩真心不大放在心上,而且爾芙還是個冒牌貨,也就是在選秀前突擊了那么幾天,這些年過去,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加之,身邊沒有個合格的人提醒,本就懶怠的爾芙就更不太把這些規矩放在心上了,頂多就是能過得去面子情,不至于當著人落烏拉那拉氏的面子罷了。
雖說烏拉那拉氏與她一般出身滿洲老姓,規矩學得也是一般,但是絕對比爾芙這個盜版貨要看重的多,更何況允許妾室出府,這也算得上是烏拉那拉氏的一項權利。
別看爾芙如今正是風光的時候,可是到底是水面上的浮萍,一場激流就能要了她的命,偏偏她還疏忽了這些最能刷好感的事情,以為這些面子活都是些個小事,大家伙兒也該都能理解,可是卻是時時刻刻的往烏拉那拉氏的心里釘釘子,也虧得她醒悟得比較早,或者說是大嬤嬤提醒地及時,要是等到裂痕產生了,那真真是旁人的一句話就可能撕碎了她和烏拉那拉氏本就不算堅固的同盟啦。
這絕對不是爾芙危言聳聽、膽小甚微,實在是在看到烏拉那拉氏滿臉震驚、詫異時的第一反應,這人的第一反應是騙不了人的,就算烏拉那拉氏的演技堪比奧斯卡影后,也很難控制好細小的面部表情。
爾芙很快整理好了思緒,露出了一抹羞愧的笑容,微微頷首一禮,低聲說道“福晉,瞧您又打趣妾身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既然有這樣的規矩,妾身自然該遵守,要是仗著福晉心疼就含糊過去,人人都學著這個樣子,這府里不就亂了。”說完就讓古箏將錦盒裝著的對牌,送到了福嬤嬤的手里。
烏拉那拉氏倒是也沒有過多糾結這個問題,只擺了擺手就讓福嬤嬤將錦盒送到了內室里,說起了各府側福晉來府聽戲的事情,有些好奇的看了眼愣神的爾芙,小聲說道“妹妹該不會是嫌麻煩,所以才急吼吼地躲出府去了吧”